1. 喜樂。如:「欣慰」、「欣然忘憂」。《說文解字.欠部》:「欣,笑喜也。」《左傳.哀公二十年》:「吳犯間上國多矣,聞君親討焉,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 悅服、擁戴。《左傳.昭公元年》:「子會而赦有罪,又賞其賢,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視遠如邇﹖」《國語.晉語二》:「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百姓欣而奉之,國可以固。」
3. 姓。如五代時有欣彪。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欣韻》。
「」為「欣」之異體。《說文解字.欠部》:「欣,笑喜也。從欠斤聲。」《集韻.平聲.欣韻》:「欣、、。許斤切。《說文》:『笑喜也。』或作。」《類篇.欠部》:「欣、。許斤切。《說文》:『喜也。』或作。」今據《集韻》、《類篇》定作「欣」之異體。
《廣韻.平聲.欣韻》。
(二)
「忻」為「欣」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心部》:「忻,闓也。從心斤聲。司馬曰: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廣韻.平聲.欣韻》:「欣,喜也。……忻、上同。」《字彙.心部》:「忻同欣。」今按,忻與欣本不同字,忻訓闓誘,欣訓欣喜。惟自《廣韻》以為同訓喜,則二字為部分異體字矣。今據此定為「欣」之異體。
#「忻」另兼正字。
(一)
=>「斤」之異體。
「」為「欣」之異體。《說文解字.欠部》:「欣,笑喜也。從欠斤聲。」《集韻.平聲.欣韻》:「欣、、。許斤切。《說文》:『笑喜也。』或作。」《字彙.心部》:「,許斤切,音忻,喜也。亦作欣訢。」《正字通.心部》:「,欣忻訢並同。」今據此定為「欣」之異體。
《龍龕手鑑.欠部》。
「」為「欣」之異體。《龍龕手鑑.欠部》:「、。二俗。哂忻二音,正作欣二字。」詳察《龍龕手鑑》此言,蓋謂、二字為俗寫字,其正字分別為、欣二字。、俱讀哂;、欣皆讀忻也。則此段文字僅論及為之異體,為欣之異體。
=>「弞」之異體。
《漢隸字源.平聲.欣韻.欣字》引〈梁相孔耽神祠碑〉。
《隸辨.平聲.欣韻.字》引〈孔耽神祠碑〉。
段注本《說文.欠部》。
「訢」為「欣」之異體。《說文解字.言部》:「訢,喜也。從言斤聲。」段玉裁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萬石君傳〉『僮僕訢訢如也。』晉灼引許慎曰:『訢古欣字。」蓋灼所據《說文》訢在欠部欣下云:『古文欣從言。』」《字彙.言部》:「訢,又與欣同。〈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增廣字學舉隅.卷一.偏旁相似》:「訢,音欣。喜也,與欣同。」今據此定為「欣」之異體。
#「訢」另兼正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