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平下尖,塞在榫頭縫內用以固定之木簽。《說文解字.木部》:「櫼,楔也。」清.段玉裁.注:「木工於鑿枘相入處,有不固,則斫木札楔入固之,謂之櫼。」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結。」
2. 泛指以竹木削成之細條狀物。元.趙孟頫〈老態〉詩:「扶衰每藉齊眉杖,食肉先尋剔齒櫼。」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八.種植》:「此桐三年乃生,首一年猶未盛,第二年則盛矣。生五六年亦衰,即以栗櫼剝之。」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四.木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一)
「」為「櫼」之異體。櫼,《說文.木部》作「」,云:「楔也,從木韱聲。」今考《重訂直音篇.卷四.木部》云:「櫼,同。」按凡「韱」形多作「」,如「籤」字作「」、「懺」字作「」、「殲」字作「」等皆是,詳見《異體字例》,然則可以收「」字為「櫼」字之異體無訛。
(二)
=>「杉」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