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以表物之榦柱;立木以表物。《說文解字.木部》:「檥,榦也。」清.段玉裁.注:「人儀表曰榦,木所立表亦為榦,其義一也。」《集韻.平聲.支韻》:「榦,……一曰立木以表物。」
2. 停船靠岸。同「艤」。《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南朝宋.裴駰.集解:「孟康曰:『檥,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五.青田小胥》:「捕魚者方收網,忽潭水沸騰,聲如電震,急檥舟岸側以避。」
=>「艤」之異體。
〔關鍵文獻〕
《正字通.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正字通.木部》。
《六書正譌.上聲.紙旨止韻》。
「艤」為「檥」之異體。檥,《說文解字.木部》作「」,云:「幹也。從木義聲。」今考《六書正譌.上聲.紙旨止韻》則云:「檥,俗作艤,非。」按《正字通.木部》云:「檥,本作,舊本沿俗省作檥,非。」〈手部〉云:「,字之訛,《史記》、《說文》皆作,別作,俗作,非。」其所謂「」字即《六書正譌》之「艤」字也。另《經典文字辨證書.木部》亦以「艤」為「檥」之俗字。「艤」字既為「檥」字之俗體,故可收為「檥」字之異體無訛。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