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絡絲的工具。漢.揚雄《方言.卷五》:「篗,榬也。兗豫河濟之間謂之榬。」晉.郭璞.注:「所以絡絲者也。」《字典彙編.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八上.釋器》:「榬謂之篗。」
2.古代懸掛鐘磬的架子。《管子.霸形》:「於是令之縣鐘磬之榬,陳歌舞竽瑟之樂。」
3.姓。漢代有榬溫舒、榬慶、榬終古。
〔關鍵文獻〕
《玉篇.木部.字》。
《集韻.平聲.支韻》。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榬」之異體。《字彙.木部》榬,注云:「于權切。《方言》:『榬籰所以絡絲者。』」《正字通.木部》亦收「榬」。今楷體正字亦作「榬」。
「」之字形,見於《玉篇.木部》、《集韻.平聲.支韻》、《四聲篇海.木部》等。此一字異形,乃緣於版刻,且此形變符合《異體字例》,故收「」為「榬」之異體。
《集韻.平聲.元韻》。
《重訂直音篇.卷四.木部》。
《中華字海.木部》。
「」為「榬」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廣韻.平聲.元韻》、《集韻.平聲.元韻》,注云:「絡絲籰」。《類篇.木部》亦作「」。《中華字海.木部》、《重訂直音篇.木部》榬,同。《字彙.木部》、《正字通.木部》、《康熙字典.木部》字作「榬」。且今楷體正字作「榬」。
故「榬」、「」,版刻雖異,然形變符合《異體字例》,故收「」為「榬」之異體。
《字彙.竹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