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棕櫚科棕櫚屬,常綠喬木。幹直如柱,無枝,高三丈餘,雌雄異株,葉作掌狀分裂,柄甚長,叢生莖頂,葉柄下端包有褐色苞毛。夏初開花,肉穗花序,黃白色。核果為球形,藍黑色。木材可製器具,其苞毛包於莖幹上,俗稱為「棕毛」,強韌耐水溼,可製繩、掃帚、雨具等。唐.杜甫〈枯棕詩〉:「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亦稱為「栟櫚」。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木部》。
《重訂直音篇.卷四.木部》。
《廣碑別字.十三畫.棕字》引〈唐故隋幽州先賢府車騎王君墓誌〉。
《正字通.木部》。
「椶」為「棕」之異體。棕,段注本《說文解字.木部》作「」,云:「栟櫚也。從木聲。可作。」「棕」字見於《類篇.木部》,云:「木名。蜜杼也。」與訓「椶櫚」之「椶」字不同,其音亦異,前者祖賨切,後者祖叢切。至《正字通.木部》,始以二字混同,云:「棕,同椶,俗省。」今既以「棕」為正,則「椶」可為「棕」之異體。
《彙音寶鑑.公上平聲》。
《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石鼓字》。
《字彙補.木部》。
《中文大辭典.木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