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901
字號A01901正字 - 05 - 09 
說文釋形大徐本:,柯也。从木,丙聲。,或从秉。(陂病切)
段注本:,柯也。從木,丙聲。,或從秉。(陂病切)
注音(一)ㄅㄧㄥˇ (二)ㄅㄧㄥˋ
漢語拼音(一)bǐng (二)bìng
釋義

()ㄅㄧㄥˇ

1.  本指斧頭之把手處,後來凡器物上可執之處都稱為「柄」。如:「傘柄」說文解字.木部「柄,柯也。」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魚叉以竹竿為柄,長二三丈,短兵所不能敵。」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二:「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

2.  植物花葉和枝相連之部分。如:「花柄」、「葉柄」。

3.  言語或行為被人當作攻擊、要挾之材料,或作為取笑之話題。如:「笑柄」。唐.白居易〈論嚴綬狀〉:「且嚴綬在太原之事,聖聰備聞,天下之人,以為談柄。」《孽海花》第一八回:「況且沒有巴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

4.  執掌、操持。如:「柄國」。宋.真德秀〈史太師與通奉帖〉:「方其柄國,護公道如命脈,惜人材如體膚。」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府衙門職掌柄政朝,立賢無方。」

5.  權力。廣韻.去聲.映韻「柄,權也。」漢.班彪〈王命論〉:「故雖遭罹厄會,竊其權柄。」《三國演義》第五六回:「誠恐一解兵柄,為人所害。」

6.  根本。廣韻.去聲.映韻「柄,本也。」國語.齊語:「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

7.  量詞。計算有柄器物之單位。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腰拴搭腳套皮靴。掛一副弓箭袋,拿一柄潑風刀。」《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賈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

()ㄅㄧㄥˋ,ㄅㄧㄥˇ之又音

A01901-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木部.柄字》引〈魏奉朝請梁邕墓誌〉。


#「」另兼正字。

注音 (1)ㄅㄧㄥˇ (2)ㄅㄧㄥˋ #ㄅㄧㄥˇ
漢語拼音 (1)bǐng (2)bìng #bǐng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柄」之異體。「柄」,《說文解字.木部》云:「柯也,從木丙聲。,或從秉。」,見《偏類碑別字.木部.柄字》引〈魏奉朝請梁邕墓誌〉。依《異體字例》,凡從木形多變作,如梳作等,則為柄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另兼正字。
A01901-002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去聲.映韻》。


注音 (1)ㄅㄧㄥˇ (2)ㄅㄧㄥˋ
漢語拼音 (1)bǐng (2)bìng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柄」之異體。柄,《說文解字.木部》云:「柯也,從木丙聲。,或從秉。」又《廣韻.去聲.映韻》云:,同柄。據此則為柄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901
A01901-004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木部》。

《中華字海.木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四十三映.陂病切.頁604
去聲.五十六栝.他念切.頁627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0(周禮奇字)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去聲.頁170.右
卷二.經上去聲.頁170.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2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