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ㄈㄟˇ
1. 上弦月初生而光未盛。《說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南朝宋.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2. 每月初三,上弦月之月光。後因用為初三日之稱。《書經.召誥》:「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於洛,卜宅。」漢.孔安國.傳:「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宋.蘇軾〈贈眼醫王彥若〉詩:「空花誰開落,明月自朏朒。」
(二)ㄎㄨ
「胐」之異體。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月韻.胐字》引〈唐伊闕佛龕碑〉。
《龍龕手鑑.肉部》。
《字彙補.月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重訂直音篇.卷二.月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