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833A01833A01833A01833A01833A01833A01833A01833
字號A01833正字 - 03 - 07 
說文釋形「更」《說文》作「」。
,改也。从攴,丙聲。(古孟切,又古行切)
注音(一)ㄍㄥ (二)ㄐㄧㄥ (三)ㄍㄥˋ
漢語拼音(一)gēng (二)jīng (三)gèng
釋義

()ㄍㄥ

1. 改換、變換。如:「變更」、「更改」。《說文解字.攴部》:「更,改也。」《莊子.養生主》:「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唐.元稹〈估客樂〉詩:「自茲相將去,誓死意不更。」

2. 替代。《呂氏春秋.仲春紀.仲春》:「用圭壁,更皮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

3. 交替,輪番。漢.張衡〈西京賦〉:「祕舞更奏,妙材騁伎。」唐.李善.注:「更,遞也。」唐.王建〈霓裳詞〉一○首之三:「自直梨園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歸。」

4. 接續。《國語.晉語四》:「義以導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三國吳.韋昭.注:「更,續也。」

5. 報、抵償。《穀粱傳.襄公三十年》:「諸侯相聚,而更宋之所喪財也。」晉.范甯.集解:「更,償也。」《史記.卷三○.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

6. 古代表示夜間計時之用語。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如:「三更燈火五更雞」。唐.李紳〈長門怨〉詩:「宮殿沈沈曉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五代十國.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7. 古代徭役之名。秦、漢時,人民須輪流更替為國家服無償勞役,不願服役者可出錢由政府僱人代替。《漢書.卷七.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8. 姓。如戰國魏有更羸。

()

經歷、經過。《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漢方欲事滅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然而這事,卻是都由你少不更事而起。」

()ㄍㄥˋ

1. 愈甚、越發。表示加重一層之語氣。如:「更好」、「更努力」。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 再、復。表示進一步。唐.王之渙〈登鸛鵲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紅樓夢》第一二○回:「雨村聽著卻不明白,知仙機也不便更問。」

3. 竟然、終於。五代十國.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4. 豈、難道、哪裡。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樓〉詩二首之二:「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滸傳》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

5. 縱使、即使。五代十國.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宋.柳永〈如魚水.輕靄浮空〉詞:「更歸去,偏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

6. 反而。漢.王充《論衡.奇怪》:「儒者稱聖人之生,不因人氣,更稟精於天。」

A01833
A01833-006-1
部首筆畫  - 07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映韻.更字》引〈老子銘〉。


A01833
A01833-004
部首筆畫  - 07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庚韻.更字》引〈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


A01833
A01833-003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庚韻.字》引〈羊竇道碑〉。


A01833
A01833-009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又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又部》。


A01833
A01833-00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又部》。


注音 (1)ㄍㄥ (2)ㄍㄥˋ (3)ㄐㄧㄥ
漢語拼音 (1)gēng (2)gèng (3)jīng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更」之異體。音(1)ㄍㄥ(2)ㄍㄥˋ(3)ㄐㄥ。

《說文解字.攴部》云:「,改也。從攴丙聲。」《字彙補.又部》云:「,同更。」《中文大辭典.又部》云:「,與更同。」按:「更」字《隸辨.去聲.敬韻》載〈石門頌〉作「」,《龍龕手鑑.又部》則變形作「」,云:「庚、更二音。」至《字彙補》則云「」同「更」,其字形訛變之軌跡可考。

A01833
A01833-002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注音 (1)ㄍㄥ (2)ㄍㄥˋ (3)ㄐㄧㄥ
漢語拼音 (1)gēng (2)gèng (3)jīng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更」之異體。音(1)ㄍㄥ(2)ㄍㄥˋ(3)ㄐㄥ。

《玉篇.攴部》云:「,今作更。」《集韻.去聲.映韻》云:「,《說文》改也。隸作更。」《字彙.部》云:「,俗作更。」《正字通.曰部》云:「更,俗字。」按:「更」字小篆作「」,為「從攴丙聲」之形聲字。書作「」者,乃據小篆楷化者,今作「更」者,乃承隸定而來。

A01833
A01833-008-1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庚韻》。


A01833
A01833-005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庚韻.更字》引〈酸棗令劉熊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二.平聲.十二庚.頁247.右
卷四.去聲.四十三映.頁611.右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攵部.頁3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庚.居行切.頁228
平聲.十五青.古青切.頁248
去聲.四十三映.居孟切.頁603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八庚清耕韻.頁58.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10.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卷二.經上去聲.頁170.右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