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A01760
字號A01760正字 - 04 - 08 
說文釋形「於」《說文》作「烏」。
大徐本:,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盱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為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古文烏。象形。,象古文烏省。(哀都切)
段注本:,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為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古文烏。象形。,象古文烏省。(哀都切)
注音(一)ㄨ (二)ㄩˊ
漢語拼音(一)wū (二)yú
釋義

()

1. 「烏」之古文。《說文解字.烏部》:「烏,孝鳥也。…於,象古文烏省。」《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

2. 表示感嘆、讚美之語氣。《說文解字.烏部》:「烏,……孔子曰:『烏,盱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為烏呼。」《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3. 「於菟」:春秋時楚人稱虎為「於菟」。《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ˊ

1.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2. 句首語氣助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3. 當介詞:

(1)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莊子.天運》:「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儒外林史》第四一回:「那鼓鈸梵唄之聲,不絕於耳。」

(2)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3)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4)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5)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6)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南史.卷七六.隱逸列傳下.阮孝緒》:「己所不欲,豈可嫁禍於人?」

(7)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宋.蘇舜欽〈答杜公書〉:「處雖為難,退亦未易。今雖能倖然引去,無補於時,亦安足以為嘉事。」

(8)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內中只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於成例,向來沒個點鼎甲的。」

(9)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4. 連詞,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5.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A01760
A01760-005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於字》引〈李翊夫人碑〉。


A01760
A01760-013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首卷.遵時》。


A01760
A01760-01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於字》引〈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

《敦煌俗字譜.方部.於字》引〈中109.1061.上-4〉。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A01760-00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C04746部》。


注音 (1)ㄨ (2)ㄩˊ
漢語拼音 (1)wū (2)yú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於」之異體。《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魚韻》引〈北魏孝文弔比干文〉於作。《干祿字書.平聲》:「、於。上通下正。」《新加九經字樣.C04746部》:「於,本是烏鳥字,象形,古文作,篆文作,隸變作於,本非從C04746,作者訛。」《字彙.手部》:「,俗於字。」《正字通.手部》:「,俗於字。」按:為於之俗字,故定作「於」之異體。

A01760
A01760-009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方部.於字》引〈魏章武王元彬墓誌〉。

《中華字海.扌部》。


A01760
A01760-01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於字》引〈魏元靈曜墓誌〉。

《中華字海.扌部》。


A01760
A01760-01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魚韻》。


A01760
A01760-007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方部.於字》引〈唐游擊將軍康磨伽墓誌〉。

《中華字海.方部》。


A01760
A01760-008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方部.於字》引〈宋京兆府小學規〉。

《中華字海.方部》。


A01760
A01760-006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魚韻.於字》引〈漢斥彰長田君斷碑〉。


A01760
A01760-00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C04746部.於字》。

《四聲篇海.氏部》。


注音 (1)ㄨ (2)ㄩˊ
漢語拼音 (1)wū (2)yú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於」之異體。於,《說文解字.烏部》作「」,云:「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盱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為烏呼。」《玉篇.C04746部》:「於,央閭切,居也。又倚乎切,歎辭。」下列古文作「」字。《四聲篇海.氏部》:「,古文於字,居也。又倚乎切,歎也。」《字彙補.氏部》《康熙字典.氏部》並引《玉篇》古文「於」字之說。按《古文四聲韻.平聲.魚韻》「於」下引〈碧落丈〉作「」,即「」形之由來。故「」可為「於」之異體。

A01760
A01760-012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1760
A01760-002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C04746部.於字》。

《四聲篇海.火部》。


注音 (1)ㄨ (2)ㄩˊ
漢語拼音 (1)wū (2)yú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於」之異體。《玉篇.C04746部》:「於,央閭切。居也。又倚乎切,歎辭。」下列有古文「」字,第三筆稍突即「」字也。《四聲篇海.火部》:「,古文於字。」按《古文四聲韻.平聲.魚韻》「於」下引〈王存乂切韻〉字作「」,「」形或由此古文誤成,惟據《玉篇》《四聲篇海》其可為「於」之異體也。

A01760
A01760-003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父部》。

《正字通.父部》。


注音 (1)ㄨ (2)ㄩˊ
漢語拼音 (1)wū (2)yú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於」之異體。《字彙.父部》:「,古文於字,歎辭也。」《正字通.父部》:「,訛字。舊註於字歎辭,誤。篆作,古作。」《康熙字典.方部》「於」下列古文「」二字,其〈父部〉云:「,《五音集韻》古文於字。」按《古文四聲韻.平聲.模韻》引〈朱育集字〉作「」,「」形或由此古文誤成,此亦《正字通》「訛字」之意也。訛字因訛成俗,仍可收為異體。故可定「」為「於」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一.平聲.九魚.頁75.右
卷一.平聲.十一模.頁9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5.右
五經文字
c04746-001部.頁79
新加九經字樣
C04746部.頁48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九魚.衣虛切.頁63
平聲.十一模.汪胡切.頁91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九魚.頁16.左
六書正譌
平聲.七虞模韻.頁26.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四魚.頁542.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196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平聲.頁222.右
卷六.居上平聲.頁500.右
卷六.居上平聲.頁500.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7: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