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
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
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
A01739A01739A01739A01739A01739
字號A01739正字 - 11 - 15 
說文釋形大徐本:,計也。从攴,婁聲。(所矩切)
段注本:,計也。从攴,婁聲。(所矩切)
注音(一)ㄕㄨˋ (二)ㄕㄨˇ (三)ㄕㄨㄛˋ (四)ㄘㄨˋ (五)ㄙㄨˋ
漢語拼音(一)shù (二)shǔ (三)shuò (四)cù (五)sù
釋義

()ㄕㄨˋ

1. 算術。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書、數。」清.嚴復嚴復集.原強:「夫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其例可以御蕃變者,名、數、質、力四者之學是已。

2. 數目、數量。史記.卷三九.晉世家:「自唐叔至靖侯五世,無其年。」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說得生滿面羞慚,只得如給他。」

3. 占卜之術。左傳.公一五年:「龜,像也。,數也。」史記.卷一二七.褚少孫補日者列傳》:「試之卜數以觀采。」

4. 技藝、技巧。孟子.告子上》:「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你道此時若是個男人,必然動了心,就想妝出些風流家,兩下做起光景來。」

5. 命運、運勢。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吉凶成敗,各以數至。」北魏.高允〈酒訓〉:「歷觀往代成敗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數也。」

6. 規律、法則。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夫窮高則,大滿則溢,月盈則缺,日中則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數也。」《紅樓夢第六九回:「此亦係理應然,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喪倫敗行,故有此報。」

7. 法制、制度。管子.任法:「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唐.韓愈〈桃源圖〉詩:「爭持酒食來相,禮不同樽俎異。」

8. 幾,為約舉之詞。孟子.梁惠王上:「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三國演義第五回:「不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集。」

()ㄕㄨˇ

1. 計算。莊子.秋水:「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放翁意摹香山,取材甚廣,作態更讀去歷歷落落,如家珍。」

2. 比較起來。《老殘遊記》第一二回:「這縣裡出的燈,樣式又好,火力又足,光頭又大,五大洲數他第一。」

3. 批評、責備。《西遊記》第三九回:「你看他眼淚汪汪,黏涎的,哭將起來。口裡不住的絮絮叨叨,黃道黑,真個像死了人的一般。」紅樓夢第三三回:「進來被夫人落教訓,也無話可回。」比較起來。

()ㄕㄨㄛˋ

頻頻、屢次。孫子.行軍:「屢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白居易〈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詩:「張賈弟兄同里巷,乘數數來相訪。」

()ㄘㄨˋ

細密。孟子.梁惠王上:「數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

()ㄙㄨˋ

「數珠」:佛教徒修行時用來計數之珠串。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把他房和我的傢俬都搬將去便捉我左軍巡院拷問,要這一百單八顆數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頭戴玄色緞僧帽,身穿繭袖僧衣,手裡拿著數珠,鋪眉蒙眼的走了出來。」

A01739
A01739-034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元恭墓誌〉。


A01739
A01739-051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數字》引〈唐蘇州長洲縣令孫府君夫人吳郡張氏墓誌〉。


A01739
A01739-035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石育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739
A01739-024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上黨王元天穆墓誌〉。


A01739-00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部》引〈列女傳〉等。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宋元以來俗字譜.部》「數」字下所列各書均作「」。《俗書刊誤.五姥》:「數,俗作,非。」《角川漢和典.部》:「,舊字體作數。」《中文大辭典.攴部》:「,數之略字。《宋元以來俗字譜》:數,〈金瓶梅〉作『』」。《漢語大字典.部》:「,數的簡化字。」《中華字海.部》說同。

按「數」字宋元以來多作「」,蓋由行草簡化而來,今為「數」之簡字,故「」可為「數」之異體。

A01739
A01739-038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隋□欽墓誌〉。


A01739
A01739-027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數字》引〈隋長陵縣令盧文構墓誌〉。


A01739
A01739-02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數字》引〈魏廣陽王元湛墓誌〉。


A01739
A01739-011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樊毅脩華嶽碑〉。


A01739
A01739-044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739
A01739-04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去聲》。

《類篇.部》。

《異體字手冊.十三畫》。


A01739
A01739-00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十三畫》。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異體字手冊.十三畫》「數」作「」。

按「數」作「」,「」字蓋直承篆文楷化而來。今正楷字體作「數」,則「」自為異體矣。

A01739
A01739-006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廣陽王元湛墓誌〉。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碑別字新編.十五畫》錄〈魏廣陽王元湛墓誌〉作「」。《四聲篇海.攴部》:「,所角切,頻也。古文字。」

按「數」字從攴,婁聲。「婁」字從毋、中、女,會意。是以作「」,正是由毋、中、女三字組合而成應是「婁」之正確寫法,今作「婁」者,不過將「毋、中」二字中豎筆貫連而已。至於「攴」,亦直承篆文「」而來。故「」可為「數」之異體。

A01739
A01739-009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隋盧文構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739
A01739-04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部.數字》引〈中16.110.下5〉。


A01739
A01739-00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玉篇.攴部》作「」。《廣韻》、《集韻》各韻中,凡「數」多作「」。《四聲篇海.攴部》亦作「」。《重訂直音篇.攴部》同。

按「數」字自《玉篇》以下各韻書版刻多作「」。然「數」乃從婁聲。「婁」之字構從毋、中、女,會意。作「A00939-004」者,其上半「」,乃「毋」之訛變。然則「」可為「數」之異體矣。

A01739
A01739-030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晉辟雍頌〉。


A01739
A01739-049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數字》引〈唐朝議郎前行魏州司法參軍上柱國元素墓誌〉。


A01739
A01739-045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739
A01739-036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齊梁子彥墓誌〉。


A01739
A01739-023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數字》引〈唐姚府君神道碑〉。

《中國書法大字典.部》。


A01739
A01739-008
部首筆畫  - 16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字彙補.攴部》:「,秦碑數字。」《康熙字典.補遺.攴部》、《中文大辭典.攴部》、《漢語大字典.攴部》並引《字彙補》之說,云:「,同數。」

按《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三》引〈詛楚文〉「數」作「」,「」蓋直承〈詛楚文〉之字形而來,故「」可為「數」之異體矣。

A01739
A01739-022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數字》引〈隋安陽殘經〉。


A01739
A01739-014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李翕析里橋郙閣頌〉。


A01739
A01739-033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元茂墓誌〉。


A01739
A01739-010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成陽靈臺碑〉。


A01739
A01739-050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數字》引〈唐朝請郎行太原府文水縣裴諠墓誌〉。


A01739
A01739-031-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晉好大王碑〉。


A01739
A01739-021-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數字》引〈魏鍾繇宣示帖〉。


A01739
A01739-040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隋賈墓誌〉。


A01739
A01739-04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晏袤題漢開通褒斜道摩崖〉。


A01739
A01739-020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入聲.覺韻.字》引〈張遷碑〉。


A01739
A01739-039-1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隋高緊墓誌〉。


A01739
A01739-015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車騎將軍馮緄碑〉。


A01739
A01739-018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覺韻.數字》引〈賜豫州刺史馮煥詔〉。


A01739
A01739-046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739
A01739-012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白石神君碑〉。


A01739
A01739-013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李翕西狹頌〉。


A01739
A01739-019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遇韻.字》引〈白石神君碑〉。


A01739
A01739-004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遇韻.字》引〈魏孔羨碑〉。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隸辨.去聲.遇韻》錄有〈魏孔羡碑〉作「」云:「按《說文》數從,碑變從。」《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說同。

按「數」字從攴、婁聲。依《隸辨》之說「攴」碑變作「」。「婁」字原從毋、中、女,會音。作「」者,亦屬碑變,蓋其腹部「中」字,豎筆不下伸,僅餘「C00410」形。於是「數」乃變為「」字矣。「」遂為「數」之異體。

A01739
A01739-016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外黃令高彪碑〉。


A01739
A01739-007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去聲》。


注音 (1)ㄕㄨˇ (2)ㄕㄨˋ (3)ㄕㄨㄛˋ (4)ㄘㄨˋ (5)ㄙㄨˋ
漢語拼音 (1)shǔ (2)shù (3)shuò (4)cù (5)sù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攴部》:「,計也。從攴,A00939-004聲。所矩切。」《干祿字書.去聲》:「,並上俗下正。」

按「數」可作「」,其右旁「」,本作「攴」,碑刻多作「」。今作「」者,蓋亦碑刻之訛變。故「」可為「數」之異體字。

A01739
A01739-017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遇韻.數字》引〈魏受禪表〉。


A01739
A01739-047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739
A01739-028
部首筆畫  - 13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魏元順墓誌〉。


A01739
A01739-026
部首筆畫  - 13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數字》引〈隋處士范高墓誌〉。


A01739
A01739-048-1
部首筆畫  - 15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數字》引〈唐朝請文夫行鼎州三原縣令盧行毅墓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四.去聲.十遇.頁515.右
卷五.入聲.四覺.頁66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2.左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八語.爽阻切.頁330
上聲.九噳.聳取切.頁335
上聲.九噳.爽主切.頁335
去聲.十遇.雙遇切.頁497
入聲.一屋.蘇谷切.頁637
入聲.一屋.所六切.頁644
入聲.三燭.趨玉切.頁653
入聲.三燭.所錄切.頁655
入聲.四覺.色角切.頁659
入聲.四覺.仕角切.頁661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二.上聲.五姥.頁549.下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四.一字數音.頁574.左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入聲.頁138.右
卷三.沽上去聲.頁229.左
卷三.恭上入聲.頁278.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