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破舊。如:「敝帚自珍」、「棄之如敝屣」。《說文解字. 部》:「敝,敗衣也。」《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宋.錢公輔〈義田記〉:「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 2. 毀壞。《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曹襃》:「雖適物觀時,有救崩敝,然先王之容典蓋多闕矣。」清.李文炤〈勤訓〉:「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 3. 失敗。《左傳.僖公一○年》:「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晉.杜預.注:「敝,敗也。」《漢書.卷五.景帝紀》:「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姦軌不勝。」 4. 疲倦。宋.司馬光〈赤壁之戰〉:「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前數興兵,軍力罷敝,糧又不繼。」 5. 自謙之詞。用於對他人指稱與己相關之事物。如:「敝校」、「敝姓」。《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既承員外提拔小兒,小子怎敢固辭。今晚且同回去,與敝房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