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359B01359B01359B01359B01359B01359
字號B01359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大徐本:,敲擊也。从手,崔聲。(苦角切)
段注本:,敲擊也。从手,隺聲。(苦角切)
注音ㄑㄩㄝˋ
漢語拼音què
釋義

1.  叩、敲擊。《說文解字.手部》:「搉,敲擊也。」《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先是高鴆殺如意,支斷其母戚夫人手足,搉其眼以為人彘。」宋.王安石〈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法利害見寄〉:「豈嘗搉其子,而為民父母。」

2.  商量。晉.左思〈吳都賦〉:「剖判庶士,商搉萬俗。」清.孫濤《全唐詩話續編.李華》:「(李華)因作〈弔古戰場文〉,極思研搉,已成,謬為故書,雜置梵書之庋。」亦作「榷」。

3.  約略、粗略。《漢書.卷一○○.敘傳下》:「揚搉古今,監世盈虛。」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雜志.連語》:「揚搉古今,猶言約略古今,非舉而引之之謂也。」晉.左思〈蜀都賦〉:「吾子豈亦曾聞蜀都之事歟,請為左右揚而陳之。」

B01359
B01359-001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集韻.入聲.鐸韻》。

《重訂直音篇.卷二.手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ㄑㄩㄝˋ
漢語拼音 què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搉」之異體。「搉」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敲擊也。從手聲。」

」字見《干祿字書.入聲》,以為「攉」之正字,《龍龕手鑑.手部》則反以「」為俗、以「」(即「攉」之省)為正,《四聲篇海.手部》曰:「,苦角切。敲擊也。」

按:「搉」從手聲,「」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冂部》:「高至也。從隹上欲出。」字從冂,非從屋宇之宀也。冂上有點畫,乃隹上欲出之形,是以篆文「」,隸定本作「搉」,而作斷筆之「」,乃形近而誤也。雖是形訛,又無文獻字書言其為同,然審之形構音義,訛誤之跡可知,是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B01359
B01359-002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入聲.覺韻.字》引〈張遷碑〉。


B01359
B01359-003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手部.搉字》引〈隋賈墓誌〉。


B01359
B01359-005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搉字》引〈魏元澄妃馮令華墓誌〉。


B01359
B01359-004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搉字》引〈魏李超墓誌〉。


B01359
B01359-006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今標準字體作「攉」。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隸辨
卷五.入聲.四覺.頁66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干祿字書
入聲.頁15.左
五經文字
手部.頁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下.頁43.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四覺.克角切.頁656
入聲.四覺.訖岳切.頁656
入聲.十九鐸.忽郭切.頁730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