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565A01565A01565
字號A01565正字 - 06 - 09 
說文釋形「括」《說文》作「」。
,絜也。从手,C01053聲。(古活切)
注音(一)ㄍㄨㄚ (二)(又音)ㄎㄨㄛˋ
漢語拼音(一)guā (二)(又音)kuò
釋義

(一)ㄍㄨㄚ
❶捆束、收攏。禮記.喪大記:「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明.謝良.中山狼傳:「入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
❷包含。如:「總括」、「概括」。文選.揚雄.羽獵賦:「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遺詩:「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❸搜尋、搜求。如:「搜括」。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蕭穎士傳:「奉使括遺書趙、衛間。」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同「栝」。書經.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孔穎達.正義:「括,謂矢末。」孔子家語.卷五.子路初見:「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二)(又音)ㄎㄨㄛˋ
(一)之又音。

A01565
A01565-00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手部》。


注音 (1)ㄍㄨㄚ (2)ㄎㄨㄛˋ
漢語拼音 (1)guā (2)k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括」之異體。「括」之篆文作「」,《說文解字.手部》:「絜也。從手聲。」隸變作「括」,說詳「」字條。

「括」從舌,舌之篆文作「」,從干,今通行則從千,則從干為正,從千為俗,字書中唯《正字通.手部》謹守《說文》作「」。現既以從千之「括」為正字,則從干之「」為其異體,故可收。

A01565
A01565-00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手部》。


注音 (1)ㄍㄨㄚ (2)ㄎㄨㄛˋ
漢語拼音 (1)guā (2)k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括」之異體。「括」之篆文作「」,《說文解字.手部》:「絜也。從手聲。」隸定作「括」(《隸辨.入聲.末韻》引〈袁良碑〉)。「」之金文作「」(《金文編.卷二.姑□句》。《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二》「□」作「馮」),形與「舌」之篆文「」形近,隸變後二字混而不別,故段玉裁於《說文解字.口部》「」下注曰:「凡『』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此《五經文字.手部》已曰:「『括』,古末反。上《說文》,下經典相承隸省。」信然也。此字本當作「」,今既以隸省之「括」為正字,則「」為其異體,故可收。

A01565
A01565-00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1565-002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曷韻.括字》引〈唐淨業法師塔銘〉。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曷韻.括字》引〈唐大智禪師碑〉。


#「」另兼正字。

注音 (1)ㄍㄨㄚ (2)ㄎㄨㄛˋ #(1)ㄍㄨㄚ (2)ㄊㄧㄢˋ
漢語拼音 (1)guā (2)kuò #(1)guā (2)tià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栝」為「括」之異體。「括」之篆文作「」,《說文解字.手部》:「絜也。從手聲。」隸定作「括」(《隸辨.入聲.末韻》引〈袁良碑〉)。字本作「」,隸變而為「括」,說詳「」字條。「栝」字亦見《說文解字.木部》,說詳「」字條。

「括」與「栝」二字義異音同,例可通借,《金石文字辨異.入聲.曷韻》:「〈唐淨業法師塔銘〉:『栝地之姿。』按:『栝』即『括』」〈唐大智禪師碑〉:『多所通栝。』按『栝』即『括』。」此為假借通用者也,字書有據,為異體可也,故可收。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五.入聲.十三末.頁692.左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手部.頁7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十三末.戶括切.頁690
入聲.十三末.古活切.頁691
入聲.十三末.苦活切.頁69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彙音寶鑑
卷二.觀上入聲.頁206.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