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547A01547A01547
字號A01547正字 - 05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止也。从句从手,句亦聲。(舉朱切)
段注本:,止也。从手、句,句亦聲。(舉朱切)
注音ㄐㄩ
漢語拼音
釋義

❶阻止。說文解字:「拘,止也。」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姦、厚國、存身之道也。」
❷逮捕、扣押。如:「拘捕」、「拘押」、「拘禁」。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言摎諕。」
❸局限、顧忌、受束縛。如:「不拘小節」、「不拘文法」、「無拘無束」。莊子.秋水:「井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唐.韓愈.師說:「不拘於時,學於余。」
❹限定、限制。如:「不拘性別」、「多寡不拘」。

死板、不活潑。如:「拘泥」、「拘謹」。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

A01547
A01547-00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拘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


A01547-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拘字》引〈唐景教流行碑〉。

《正字通.手部》。


注音 ㄐㄩ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拘」之異體。「拘」,《說文解字.句部》作「」,云:「止也。從句,從手,句亦聲。」《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引〈唐景教流行碑〉作「」,《敦煌俗字譜》亦作「」。《正字通.手部》:「,俗拘字。」故「」可收為「拘」之異體。

A01547
A01547-00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手部》。


A01547
A01547-00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部備要本《集韻.平聲.虞韻》。


注音 ㄐㄩ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拘」之異體。「拘」之形義見「」條所述。

四部備要本《集韻.平聲.虞韻》:「拘,《說文》:『止也。』或作。」《四聲篇海.手部》:「,與拘同。」《字彙.手部》:「,同拘。」故「」可收為「拘」之異體。

A01547-003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手部.拘字》引〈中25.216.上4〉。


#「」另兼正字。

注音 ㄐㄩ #(1)ㄍㄡ (2)ㄍㄡˇ (3)ㄐㄩˇ
漢語拼音 jū #(1)gōu (2)gǒu (3)jǔ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枸」為「拘」之異體。「拘」之形義見「」條所述。

《敦煌俗字譜.手部》引俗書作「枸」。按,《敦煌俗字譜.序》云:「今觀敦煌寫本,俗字訛文,變體簡寫,盈紙滿目。……即以偏旁混淆而言,……如木不分,故扶作枎,打作朾,抽作柚,折作析。」故「枸」可收為「拘」之異體。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一.平聲.十虞.頁8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恭于切.頁75
平聲.十九侯.居侯切.頁269
上聲.九噳.果羽切.頁333
去聲.十遇.俱遇切.頁494
入聲.三燭.枸玉切.頁654
四部備要本.平聲.頁1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49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