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A01518
字號A01518正字 - 04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斷也。从斤斷艸。譚長說。,籀文折,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篆文折,从手。(食列切)
段注本:,斷也。从斤斷艸。譚長說。,籀文,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篆文,从手。(食列切)
注音(一)ㄓㄜˊ (二)ㄕㄜˊ (三)ㄓㄜ
漢語拼音(一)zhé (二)shé (三)zhē
釋義

()ㄓㄜˊ

1.  截斷。《說文解字.艸部》:「折,斷也。」《荀子.勸學》:「鍥而捨之,朽木不折。」漢.揚雄《法言.吾子》:「眾言淆亂,則折諸聖。」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2.  斷定、裁決。《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其由也與。」

3.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4.  挫敗、阻。如:「百折不撓」。宋.文天祥〈紀事〉詩六首之一:「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那箇是男兒?」

5.  使信服、屈服。《漢書.卷九二.游俠傳.朱家》:「權行州域,力折公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宏百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6.  夭亡、死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7.  彎、曲。《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安能摧眉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8.  彎曲物品使兩面平貼。《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亦作「摺」。

9.  迴旋、反轉、改變方向。《宋史.卷三三一.列傳.沈遘》:「然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御折旋,利於捷速。」《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驚得婆兒魂不附體,身便走。」

10.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元.周密《癸辛雜識.前集.艮岳》:「萬歲山大洞數十,其洞中皆築以雄黃及盧甘石,雄黃則辟蛇虺,盧甘石則天陰能致雲霧,滃鬱如深山窮谷,後因經官折賣,有回回者知之,因請買之。」

11.  減損、喪失。《三國演義》第七回:「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醒世姻緣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12.  減除、降低。《六部成語註解.戶部》:「本色銀:色,乃米之成色也,漕米有應徵實米者,有應按成色折價徵收者,此項折價之本色銀。」《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四老爺一時銀子不湊手,就託他情願對扣借一百銀子還他,限兩個月拿二百銀子取回紙筆,也是一宗極穩的道路。」

13. 量詞:

(1)   計算折疊次數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

(2)   計算戲劇分段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14. 漢字筆畫名。指彎曲的筆畫。如:「橫、豎、撇、點、折」。

=>」之異體。

()ㄕㄜˊ

1.  斷。如:「棍子折了!」

2.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ㄓㄜ

1.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紅樓夢》第六二回:「若得不了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的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2.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A01518-008-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手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ㄓㄜˊ (一)ㄒㄧ #ㄒㄧ
漢語拼音 (二)zhé (一)xī #xī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折」之異體。《金石文字辨異.入聲.屑韻》引〈唐真化寺尼如願律師墓志銘〉折作「」。《康熙字典.手部》:「,又與折同。《元包經》:『輿之。』傳曰:『輿之,車之脫也。』註:『輿車散。』」《重訂直音篇.手部》:「,俗為折字。」今據《康熙字典》及《重訂直音篇》定作「折」之異體。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A01518
A01518-015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手部》。

《廣碑別字.七畫.折字》引〈唐處士洛州河南縣成朗墓誌〉。


A01518-010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手部.折字》引〈隋左龍驤驃騎王協墓誌〉。


#「」另兼正字。

A01518
A01518-006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集韻.入聲.薛韻》。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折,篆文折從手。」《集韻.入聲.薛韻》:「折、。斷也。或作。」《集韻考正.卷九.入聲.薛韻》:「折。注斷也。按,據《說文》正。」按為折之篆文,《集韻》訛變為,左旁上下二屮相連作既為之訛變,故亦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02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折,篆文折從手。」《新加九經字樣.手部》:「、折。上《說文》云:『譚長說本從斤斷音草。下隸省。」《集韻.入聲.薛韻》:「折、。斷也。或作。」按段玉裁注云:「斤斷艸,小篆文也,艸在中籀文也。從手從斤,隸字也。」為小篆楷化之形,折為隸書之形,故據此定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13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斤部》。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折、篆文折從手。」《字彙.斤部》:「食列切,音舌,斷也。《六書正》從斤斷艸會意。俗用折乃攀折字。之列切。」《正字通.斤部》:「,舊註音舌,斷也。引《正》從斤斷艸會意,俗用折,乃攀折字,從手,之列切。篆作,籀文作,分折為二。按《六書統》或從二中作或省二作,古文或從木斷為二作,合折為一。《九經字樣》折同,二文合可也。《正》迂泥甚,舊本省作,改二為一,尤非。」據《正字通》之省明甚故定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01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斤部》。

《漢語大字典.斤部》。


A01518
A01518-014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斤部》。

《佛教難字字典.手部》。


A01518
A01518-007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折,篆文折從手。」《四聲篇海.斤部》:「,食列切,斷而猶連也。《說文》斷也。又作。」按《說文》籀文折左旁本從楷化作,字乃變作,故定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12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斤部》。

《中華字海.斤部》。


A01518
A01518-009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薛韻》。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折,篆文從手。」《集韻.入聲.薛》:「、折。《說文》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籀文從艸在中,」寒故折,隸從手。按《集韻》之「」實即《說文》籀文之「」。因《說文》說解云:「籀文從艸在中。」故《集韻》乃據此言另造會意字「」,左旁「」正是「艸在中」也。《說文解字.屮部》云:「屮,古文或以為艸字。」是屮即艸也。故定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03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斤部》。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字彙補.斤部》:「,籀文字。」按《說文》籀文本作,楷化為,今字上貫二作,蓋訛筆也。而字《正字通》云:『舊本省作,改二為一尤非。』」無論作「」抑作「」,,皆為籀文之訛變,故定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04-1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籀文折從艸在中,寒故折。,篆文折從手。」《中文大辭典.斤部》:「,折之籀文。《說文》:『,籀文,從艸在中,寒故折。』」《異體字手冊.七畫》折之異體有「」。故今以「」為「折」之異體。

A01518
A01518-005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艸部.字》。


注音 (1)ㄓㄜ (2)ㄓㄜˊ (3)ㄕㄜˊ
漢語拼音 (1)zhē (2)zhé (3)shé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折」之異體。《玉篇.艸部》:「,之烈切,今作折,又常列切。,同上,出《說文》。」《字彙補.示部》:「,《說文》折字。」《康熙字典.備考.示部》:「,《五音篇海》同折。」今據《玉篇》定為折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五.入聲.十七薛.頁699.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手部.頁3
手部.頁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下.頁42.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齊.田黎切.頁94
去聲.十三祭.征例切.頁510
去聲.十三祭.時制切.頁511
入聲.十七薛.食列切.頁709
入聲.十七薛.之列切.頁70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入聲.九屑薛韻.頁176.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56
卷四.一字數音.頁577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23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上入聲.頁40.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