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ㄅㄚˇ 1. 以手握持。《說文解字.手部》:「把,握也。」漢.王充《論衡.效力》:「諸有鋒刃之器,所以能斷斬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2. 掌控、控制。如:「把權」。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忽聞聽遠院琴三弄,離鸞別鳳恨匆匆,淚雙垂把不住鄉心動。」《紅樓夢》第一○六回:「我打諒雖是璉兒管事,在家自有把持。」《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這也是自己素來的學問涵養,看得穿,把得定。」 3. 守住、持守。如:「把守」、「把關」。唐.貫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營依循甲,分帥把河隍。」《水滸傳》第六一回:「守門的左右約有四五十軍士,簇捧著一個把門的官人在那裡坐定。」 4. 有長形握柄的器物。如:「掃把」、「火把」。 5. 給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廝又悄悄的從後門叫了一個賣草的,把他四個錢。」 6. 結拜關係。如:「把兄弟」、「把嫂」。 7. 表約數。如:「丈把長」、「個把鐘頭」。《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這幾年在新任老爺手裡著實跑起來了,怕不一年要尋千把銀子。」 8. 當量詞: (1) 計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單位。如:「一把刀」、「兩把傘」。 (2) 計算成束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把蔥」、「兩把筷子」、「三把火把」。 (3) 計算手所能盈握數量的單位。如:「一把鹽」、「兩把花生米」。 (4) 計算手部動作的單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 (5) 計算火的單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無名火」。 9. 當介詞: (1) 表示進行的處置。如:「把門關上」、「把臉洗淨」。 (2) 表示導致的結果。如:「把他惹惱了」、「把你氣哭了」、「把我急瘋了」。 (3) 表示被動性。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這明明是天賜我兩個橫財,不取了他的,倒把別人取了去。」 (二)ㄅㄞˇ,ㄅㄚˇ9.(1)之又音。 (三)ㄅㄚˋ 1. 器具上供持握的部分。如:「槍把」、「刀把」。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一.禮記音義之一》:「把中,音霸,手執處也。」 2.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如:「花把兒」、「葉把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