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195B01195B01195B01195B01195B01195B01195
字號B01195正字 - 12 - 16 
說文釋形「憝」《說文》作「B01195」。
大徐本:未命名,怨也。从心,敦聲。《周書》曰:「凡民罔不憝。」(徒對切)
段注本:未命名,怨也。从心,A01732聲。《周書》曰:「凡民罔不B01195。」(徒對切)
注音ㄉㄨㄟˋ
漢語拼音duì
釋義

1.  怨恨、憎惡。《說文解字.心部》:「憝,怨也。」《書經.康誥》:「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北史.卷二八.列傳.陸俟》:「既無上下,然後收之以威,則人懷怨憝。怨憝既多,敗亂彰矣。」

2.  兇惡、奸惡。晉.潘岳〈西征賦〉:「慍韓馬之大憝,阻關谷以稱亂。」《新唐書.卷一五四.列傳.李晟》:「晟蕩夷兇憝,而市不易廛。」

B01195
B01195-006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心部》。


B01195-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心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秋」之作「秌」等。


注音 ㄉㄨㄟˋ
漢語拼音 duì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憝」見於《說文解字.心部》云:「,怨也。從心敦聲。」楷定為「憝」,下形上聲。文獻上亦見易作左形右聲之「」。《字彙.心部》:「憝:杜對切,音隊。怨也、恨也、惡也。:同上。」《廣韻.去聲.隊韻》「」字下亦重出「」,云:「上同。」唯字形作「」,乃「」之異體變例,凡從「敦」之字,多見變易作「」。「」字既見於文獻,於理又可說,收為「憝」之異體可也。

B01195
B01195-007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心部.字》。

《集韻.去聲.恨韻》。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ㄉㄨㄟˋ
漢語拼音 duì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憝」見於《說文解字.心部》云:「,怨也。從心敦聲。」楷定為「憝」。文獻上或變易作「」,如《字彙.心部》:「,同憝。」從敦之字或見作「」,如《廣韻.去聲.隊韻》「」下重出「」,云:「上同。」從敦寫成從,於異體演變,頗為固定,可為字例。然則,收「」為「憝」之異體可也。

B01195
B01195-005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心部》。

《玉篇.心部.字》。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ㄉㄨㄟˋ
漢語拼音 duì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憝」見於《說文解字.心部》云:「,怨也。從心敦聲。」楷定為「憝」。文獻上凡從「敦」之形,或見作「」,故「憝」亦見作「」者,如《龍龕手鑑.心部》、《玉篇.心部》、《廣韻.去聲.隊韻》等字頭皆收「」形。然則,收「」為「憝」之異體可也。

B01195
B01195-002
部首筆畫  - 19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心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B01195
B01195-008
部首筆畫  - 20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心部》。


B01195
B01195-004
部首筆畫  - 20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心部》。


B01195
B01195-003
部首筆畫  - 20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隊韻》。

《康熙字典.心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玉篇零卷
五經文字
心部.頁3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五灰.徒回切.頁109
上聲.十四賄.杜罪切.頁348
平聲.二十三魂.他昆切.頁141
去聲.二十七恨.徒困切.頁552
去聲.十八隊.徒對切.頁52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心部.頁9.左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上平聲.頁2.右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8 16: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