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慼」《說文》作「慽」。 ,憂也。从心,戚聲。(倉歷切)
憂愁、悲傷。《說文解字.心部》:「慽(慼),憂也。」《左傳.僖公十五年》:「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明史.卷一二八.劉基列傳》:「未幾,(胡)惟庸相,(劉)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憂憤疾作。」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人部》。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錫韻.慼字》引〈漢郭究碑〉。
《漢隸字源.入聲.錫韻.慼字》引〈平都侯相蔣君碑〉。
《隸辨.入聲.錫韻.字》引〈武榮碑〉。
《字彙補.人部》。
《中文大辭典.人部》。
《漢隸字源.入聲.錫韻.慼字》引〈執金吾丞武榮碑〉。
《廣碑別字.十五畫.慼字》引〈唐朝議郎使持節光州刺史李潘墓誌〉。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錫韻.慼字》引〈漢相張壽碑〉。
《說文.心部》。
「慽」為「慼」之異體。慼,《玉篇.心部》云:「且的切,憂也。」慽字見《說文解字.心部》,云:「憂也,從心戚聲。」據此則慼本作慽,形體稍變作慼,今既以慼為正,則慽當為慼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偏類碑別字.心部.慼字》引〈唐御史臺精舍碑〉。
《四聲篇海.戈部》。
《中華字海.心部》。
《廣碑別字.十五畫.慼字》引〈唐君禕墓誌〉。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