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418A01418A01418A01418
字號A01418正字 - 11 - 14 
說文釋形

「慷」《說文》作「忼」。
大徐本:,既也。从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慷,非是。」(苦浪切,又口朗切)
段注本:,忼慨也。忼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从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苦浪切,又口朗切)

注音(一)ㄎㄤ (二)(又音)ㄎㄤˇ
漢語拼音(一)kāng (二)(又音)kǎng
釋義

()ㄎㄤ

「慷慨」:

(1) 志氣昂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客遊汴京,途中遇一壯士,名喚盧彊,見他義氣慷慨,性格軒昂。」或作「慨慷」。

(2) 大方而不吝嗇。《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向承君家慷慨,以一百五十金相助,本意息肩之後,徐圖報答。不意事無終始;然每懷盛情,悒悒未忘。」《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杜少卿拉住道:『不然我還要多給你些銀子,──因我這婁太爺病重,要料理他的光景──我好打發你回去。』當晚臧張二人都贊杜少卿的慷慨。」

()ㄎㄤˇ,ㄎㄤ之又音。

A01418-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心部.字》。


注音 (1)ㄎㄤ (2)ㄎㄤˇ
漢語拼音 (1)kāng (2)kǎ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慷」之異體。「慷」字見《漢隸字源.上聲.蕩韻》引〈周憬功勳銘〉及〈中常侍樊安碑〉。

」字見《說文解字.心部》,篆文作「」,段注本曰:「也,壯士不得志於心也。從心亢聲。」(大徐本僅作「既也」)《漢隸字源.上聲.蕩韻》引〈孫叔敖碑〉隸定作「」,《玉篇.心部》以「」、「慷」同字,《廣韻.上聲.蕩韻》、《集韻.平聲.唐韻》並同。

按:「」從亢聲,「慷」從康聲,「亢」者古郎切、見母,「康」者苦岡切、溪母,二字俱為段氏古音之第十部、曾氏運乾古音之陽聲央攝,是「亢」、「康」古音同也,則「」之作「慷」,乃為以同音字改易聲符者,依《說文》,當以「」為正,然今既以後起之「慷」為正,則「」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A01418
A01418-00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養韻.慷字》引〈漢孫根碑〉。


A01418
A01418-00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七畫.字》引〈魏元誨墓誌〉。


A01418
A01418-00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心部.慷字》引〈晉爨寶子碑〉。


A01418
A01418-005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慷字》引〈魏元熙墓誌〉。

《中華字海.忄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七蕩.頁315.左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七蕩.頁443.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一唐.丘岡切.頁223
上聲.三十七蕩.下朗切.頁418
上聲.三十七蕩.口朗切.頁419
平聲.十一唐.虛郎切.頁223
上聲.三十七蕩.下朗切.頁418
去聲.四十二宕.口浪切.頁60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上聲.二十二養蕩韻.頁102.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心部.頁9.右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87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上聲.頁128.右
卷二.公上上聲.頁12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