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不見於《說文》,《中華大字典.心部》:「
,俗慂字。」《漢語大字典.心部》從之,並引《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先是主人言其靈異,慫
余行。」及《聊齋誌異.王大》:「王從旁慫
之,李乃諾。」為證。按:《集韻.上聲.腫韻》,云:「慂、容、
,勸也。《方言》:『南楚凡己不欲喜怒而旁人說者謂之慫慂。』或作容、
。」「
」乃「臾」之異體,與《說文解字.乙部》釋為「束縛捽抴為臾」之「臾」字本不同字,唯因「慫臾」連文,故「臾」字類化為「
」。
「慂」字音讀,《集韻.上聲.腫韻》尹竦切,音ㄩㄥˇ。由於文獻中未見「
」形用作「臾」之異體,故「
」不得有ㄩ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