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憂慮。《說文解字.心部》:「慁,憂也。」《左傳.昭公六年》:「捨不為暴,主不慁賓。」
2. 擾亂。《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先生乃幸辱至於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
3. 雜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仲舒之對,祖述春秋,本陰陽之化,究列代之變,煩而不慁者,事理明也。」唐.劉禹錫〈管城新譯記〉:「蘧廬有甲乙,床帳有冬夏,庭容牙節,廡臥囊橐,示禮而不慁也。」
4. 汙辱。《禮記.儒行》:「不慁君王,不累長上。」
〔關鍵文獻〕
《玉篇.心部.慁字》。
《字彙.心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為「慁」之異體。《說文.心部》:「,憂也。從心圂聲。」楷定作「慁」,下形上聲。文獻上亦見形聲部件易位作「」,左形右聲,如《玉篇.心部》:「慁,戶困切。患憂也。:上同。」文字結構,或見易位者,如「桃」之作「」,「群」之作「羣」等,此亦異體滋生之因,然則,慁既可作,收為異體可也。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