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161B01161B01161
字號B01161正字 - 10 - 14 
說文釋形「愬」《說文》不錄。
注音ㄙㄨˋ
漢語拼音
釋義

1.  訴說。同「訴」。《說文解字.言部》:「訴,告也。……愬,訴或从朔心。」《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2.  詆毀、誣陷。《論語.憲問》:「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魏.何晏.集解引馬融注:「愬,譖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

3.  驚懼。《易經履卦:「《象》曰:履虎尾,愬愬終吉。」唐.孔穎達.疏:「愬愬,危懼也。」《公羊傳.宣公六年》:「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漢.何休.注:「愬者,驚貌。」

4.  面向。通「溯」。《文選.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眺華岳之陰崖。」唐.李善.注引薛綜〈西京賦〉注曰:「愬,向也。愬與溯古字通。」南朝宋.謝莊〈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之異體。

B01161
B01161-00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心部》。

《中國書法大字典.心部》。

《中華字海.心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ㄙ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愬」之異體。「愬」本為「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言部》:「,告也。從言聲。或從朔心。」即訴字。後代訴多作告訴義,愬作怨愬義,二者有所分化,故正字表皆收為正字。「愬」字於文獻上或作「」,「朔」變易作「」,此乃隸省所致,已成《異體字例》。《隸辨.去聲.暮韻.愬字》引〈桐柏廟碑〉:「異告。」形即作「」。文獻既然有徵,收「」為「愬」之異體可也。

B01161
B01161-00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心部》。


B01161
B01161-002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心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去聲.十一暮.頁375.左
去聲.十三祭.頁375.左
隸辨
卷四.去聲.十一暮.頁521.右
金石文字辨異
玉篇零卷
五經文字
心部.頁3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一暮.蘇故切.頁499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51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去聲.頁229.左
角川漢和辭典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21: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