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414媿A01414A01414
字號A01414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愧」《說文》作「媿」。
大徐本:,慚也。从女,聲。,媿或从恥省。(俱位切)
段注本:,慚也。从女,鬼聲。,媿或从恥省。(俱位切)
注音ㄎㄨㄟˋ
漢語拼音kuì
釋義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服」。《說文解字.女部》:「媿,慚也。」重文作「愧」。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羞慚的。如:「面有愧色」。《莊子.讓王》:「子貢逡巡而有愧色。」《紅樓夢》第六九回:「見了賈母閤家中人,回來見鳳姐,未免臉上有些愧色。」

4. 辜負、對不起。韓愈〈與孟尚書書〉:「仰不天,俯不人。」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A01414
A01414-00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武梁祠堂畫象〉。

《龍龕手鑑.女部》。

《重訂直音篇.卷二.心部》。


=>媿」之異體。

媿
A01414-001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女部》。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愧字》引〈唐石經〉。


#「媿」另兼正字。

注音 ㄎㄨㄟˋ #(1)ㄔㄡˇ (2)ㄎ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ì #(1)chǒu (2)kuì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媿」為「愧」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女部》云:「,慚也。從女鬼聲。,媿或從恥省。」今考《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引〈金石文字記〉云:「愧作媿。」《字彙.女部》則云:「媿,與愧同。」《正字通.女部》亦云:「媿,同愧。」《古今正俗字詁》更云:「,媿,慚也,從女鬼聲。,媿或從恥省,本一字也。今多從或字。」於是可知「愧」字本為「媿」字之異體,今標準字體則以「愧」為正字,故可收「媿」字為其異體。

又「媿」字別以「姓氏」及「醜」意為獨立正字。 


#「媿」另兼正字。
A01414
A01414-00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心部》引〈取經詩話〉。


A01414
A01414-00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武梁祠堂畫象〉。


注音 ㄎ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ì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愧」之異體。《說文解字.女部》:「,慚也。從女鬼聲。或從恥省。」《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武梁祠堂畫象〉:「借作醜字,互見有韻。按《漢書.文帝紀》:『朕甚目。』師古曰:『字。』」《干祿字書.去聲》:「並正。」按:《異體字例》:「凡鬼形多作。」則愧之作,正合於《異體字例》,故今定作「愧」之異體。  

A01414-005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言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媿」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四.去聲.六至.頁49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2.左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六至.基位切.頁48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規上去聲.頁7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19: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