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失、罪過。如:「愆尤」、「罪愆」。《說文解字.心部》:「愆,過也。」《論語.季氏》:「侍於君子有三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
2. 逾期。如:「愆期」。《國語.吳語》:「捨其愆令,輕其徵賦。」
3. 耽擱、錯過。晉.謝混〈遊西池〉詩:「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途中被雨,日暮愆程。」
=>「」之異體。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人部》。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愆字》引〈唐梁嘉運墓誌〉。
《敦煌俗字譜.言部.愆字》引〈祕4.034.左1〉。
《中華字海.亻部》。
《偏類碑別字.心部.愆字》引〈魏范陽王元誨墓誌〉。
《龍龕手鑑.人部》。
《正字通.人部》。
《廣韻.平聲.仙韻》。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先韻》。
《漢語大字典.人部》。
《四聲篇海.人部》。
《字彙補.人部》。
《古文四聲韻.平聲.宣韻》。
《集韻.平聲.仙韻》。
《字彙.人部》。
《偏類碑別字.言部.愆字》引〈偽周五品亡宮誌文〉。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防傳》。
《龍龕手鑑.心部》。
《中華字海.彳部》。
《重訂直音篇.卷二.心部》。
《中華字海.心部》。
《康熙字典.心部》。
《漢語大字典.彳部》。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愆字》引〈魏傅母王遺女墓誌〉。
《玉篇.心部.愆字》。
《漢語大字典.心部》。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愆字》引〈魏元懌墓誌〉。
《偏類碑別字.心部.愆字》引〈魏劉根造象記〉。
《偏類碑別字.心部.愆字》引〈唐趙義本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心部》。
《四聲篇海.心部》。
《字彙.心部》。
《偏類碑別字.心部.愆字》引〈周道民李元海兄弟造天尊象〉。
《佩觿.卷中》。
《康熙字典.立部》。
「」為「愆」之異體。「」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辠也。從干二,二、古文上字。讀若愆。」又段注本《說文解字.心部》:「:過也。從心衍聲。」據此,「辛」與「愆」本義不同,二者當為不同之二字。然後世或以「」為「愆」,《廣韻.平聲.仙韻》:「愆:過也。去乾切。:古文。」蓋以音同義近而混用也。「」為「愆」之異體,可從。
《字彙補.行部》。
《中文大辭典.行部》。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愆字》引〈漢李翊大人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愆字》引〈漢孔彪碑〉。
《中國書法大字典.心部》。
《偏類碑別字.心部.愆字》引〈魏齊郡王妃常氏墓誌〉。
《四聲篇海.行部》。
《龍龕手鑑.彳部》。
《玉篇.辵部.字》。
《正字通.言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偏類碑別字.言部.愆字》引〈唐處士王延墓誌又唐太廟齋郎郭懌墓誌〉。
《龍龕手鑑.言部》。
《佛教難字字典.言部》。
《類篇.辵部》。
《正字通.辵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