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383A01383A01383
字號A01383正字 - 08 - 12 
說文釋形,痛也。从心,非聲。(府眉切)
注音ㄅㄟ
漢語拼音bēi
釋義

❶哀傷。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❷思念、顧念。詩經.風.東山:「我東日歸,我心西悲。」漢書.卷.高帝紀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沛。』」

❶哀痛。如:「忍悲」、「含悲」、「樂極生悲」。唐.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髮人:「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❷佛學中拔除眾生痛苦的行為、心境。如:「慈悲」。

❶哀傷的。詩經.風.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❷淒厲的。如:「悲曲」、「悲聲」。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A01383
A01383-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口部》。


注音 ㄅㄟ
漢語拼音 bēi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悲」之異體。《說文解字.心部》:「,痛也。從心,非聲。府眉切。」《龍龕手鑑.口部》:「,俗。音悲。」《四聲篇海.口部》:「,音悲。」《字彙補.口部》:「,與悲同。」《康熙字典.備考.口部》:「,《龍龕》同悲。」按《說文解字.心部》「悲」下段注:「悲者,痛之上騰者也。」痛之上騰必自口而出以號呼,故俗「悲」字從口作「」,「」遂為「悲」之異體矣。

A01383
A01383-007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悲字》引〈魏閭伯昇墓誌〉。


A01383-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心部》。


#「」另兼正字。

注音 ㄅㄟ #ㄈㄟˇ
漢語拼音 bēi #fěi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悱」為「悲」之異體。《說文解字.心部》:「,痛也。從心,非聲。府眉切。」大徐本《說文解字.新附.心部》:「,口悱悱也。從心,非聲。敷尾切。」《正字通.心部》:「悱,敷尾切,音菲。心不而口不能言也。朱子曰:口欲言而未能貌。……《六書故》別作悲,從悱為正。」《佛教難字字典.心部》「悲」下收有異文「悱」。按「悲」與「悱」皆從心,非聲。然形構則有異,音義亦略有別。《六書故》誤以「悲」為「悱」,《佛教難字字典》則又以「悱」為「悲」。蓋均誤以為二字皆從心、非聲故也。今以「悲」為正字,則「悱」遂為異體矣。音ㄅㄟ。


#「」另兼正字。
A01383
A01383-002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悲字》引〈戚伯著碑〉。


注音 ㄅㄟ
漢語拼音 bēi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悲」之異體。《說文解字.心部》:「,痛也。從心,非聲。府眉切。」《漢隸字源.平聲.脂韻》收有〈戚伯著碑〉作「」。按「悲」從「非」聲。「非」字金文作「」,「」蓋由「」轉化而來,故「悲」隸或作「」,可以為異體矣。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六脂.頁40.右
平聲.六脂.頁40.右
隸辨
卷一.平聲.六脂.頁5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六脂.逋眉切.頁4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49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六脂.頁36.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