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也、怒也。《說文解字.心部》:「恚,恨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朱買臣》:「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戰國策.齊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恚字》引〈魏陽平王太妃李氏墓誌〉。
(一)
「」為「恚」之異體。恚,《說文.心部》:「,恨也。從心、圭聲。」《碑別字新編.十畫》引〈魏陽平王太妃李氏墓誌〉「恚」作「」。《廣碑別字.十畫》亦收「」,說同《碑別字新編》。按:「」為「恚」形之訛省,故當為「恚」之異體字。
(二)
=>「悉」之異體。
《正字通.心部》。
《漢語大字典.心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為「恚」之異體。恚,《說文.心部》:「,恨也。從心、圭聲。」《正字通.心部》「恚」下云:「呼桂切。音惠。怒恨也。或作。」《中文大辭典.心部》「」下云:「與恚同。」《漢語大字典.心部》「」下云:「同恚。《正字通.心部》:恚,或作。」按:「恚」「」二字均為從心、圭聲,音義相同;唯部件位置安排有異。為後起形聲字,當為「恚」之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