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324A01324A01324
字號A01324正字 - 05 - 08 
說文釋形「怖」《說文》作「悑」。
大徐本:,惶也。从心,甫聲。,或从布聲。(普故切)
段注本:,惶也。从心,甫聲。,悑或从布聲。(普故切)
注音ㄅㄨˋ
漢語拼音
釋義

1.  恐懼、害怕、驚惶。說文解字.心部:「悑,惶也。」「」乃「悑」之或體。淮南子.詮言》:「故福至則喜,禍至則怖。」《三國演義》第三回:「卓按劍曰:『今日闇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群臣惶怖莫敢對。」

2.  恐嚇。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詐愚民,皆案論之。」宋史.卷三六六.列傳.劉錡》:「夏人兒啼,輒怖之曰:『劉都護來!』」

A01324
A01324-004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怖字》引〈隋張濤妻禮氏墓誌〉。


A01324
A01324-002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暮韻.怖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


注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怖」之異體。怖,《說文解字.心部》:「,惶也,從心甫聲;,或從布聲。」今之「怖」字,乃從其或體。按「布」乃枲織也,從父巾,但隸變作「」而作「布」,亦如「」作「友」。「」之形,見於《漢隸字源.去聲.暮韻.怖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隸辨》亦引〈張納功德敘〉作「」,今乃據以收錄。

A01324
A01324-00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怖字》引〈漢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


注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怖」之異體。怖,《說文解字.心部》:「,惶也,從心甫聲;,或從布聲。」今之「怖」字,乃從其或體。按「布」乃枲織也,從父巾,今隸變為「布」,乃訛變也。今《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怖字》引〈漢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作「」,《偏類碑別字.心部》、《碑別字新編.八畫》亦皆引之。而《佛教難字字典.心部》、《中華字海.心部》皆收錄此形,今乃據以收錄。

A01324-00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心部》。

《正字通.心部》。


注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怖」之異體。怖,《說文解字.心部》:「,惶也。從心,甫聲。或從布聲。」《龍龕手鑑.心部》:「,正;怖,今。」《玉篇.心部》:「,惶也。怖,同上。」《廣韻.去聲.暮韻》:「怖,惶懼也。,上同,見《說文》。」《集韻.去聲.莫韻》:「,《說文》:『惶也。』或從布。」《正字通.心部》:「,怖本字。《說文》篆作,重文作怖。」按:文獻對此形已有學理說明,故「」可收為「怖」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一暮.頁374.右
去聲.十一暮.頁374.右
隸辨
卷四.去聲.十一暮.頁523.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一暮.普故切.頁49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心部.頁8.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85.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上聲.頁22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