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意向、抱負、決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❷記錄事物的書。如:「府志」、「三國志」。周禮.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國之志。」 ❸姓。如元代有志能。
❶記載、記錄。通「誌」。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變動。」 ❷牢記。如:「永誌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七畫.志字》引〈唐處士井墓誌〉。
《碑別字新編.七畫.志字》引〈魏元厥墓誌〉。
《敦煌俗字譜.心部.志字》引〈祕3.018.右7〉。
《字鑑.去聲.志韻》。
「」為「志」之異體。志,《說文解字.心部》作「」,云:「意也。從心之聲。」隸變從士作「志」,或從土作「」。「」形見於《字鑑.去聲.志韻》,云:「,職吏切。《說文》作,意也。從心ㄓ聲。ㄓ,古之字。隸作。俗上從士夫字作志,誤。」今既以「志」形為正,故應收「」為異體。
《四聲篇海.心部》。
「」為「志」之異體。志,《說文解字.心部》作「」,云:「意也。從心之聲。」隸變從士作「志」,或從土作「」。「」形見於《四聲篇海.心部》,云:「,古文志字。」《康熙字典.備考.心部》引《川篇》亦云:「同志。」雖莫知其結構,然因已見於多種字書,故應收錄。
《正字通.心部》。
「」為「志」之異體。志,《說文解字.心部》作「」,云:「意也。從心之聲。」隸變從士作「志」,或從土作「」。「」則從篆形楷化,見於《四聲篇海.心部》,云:「,古文,音志,義同。」《字彙.心部》亦云:「,本字。俗通從土。」故應收為「志」之異體。
《漢隸字源.去聲.志韻.志字》引〈真令劉脩碑〉。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