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
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
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
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A01266
字號A01266正字 - 15 - 18 
說文釋形大徐本:,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互聲。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皆古文彝。(以脂切)
段注本:,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持之,米器中實也。从,象形。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皆古文彝。(以脂切)
注音ˊ
漢語拼音
釋義

1. 古時盛酒器具或宗廟常用之祭器。《說文解字.糸部》:「彝,宗廟常器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宋書.卷四二.列傳.劉穆之》:「功銘鼎彝,義彰典策。」

2. 常道、常法。《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倫攸敘。」

3.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多分佈在大陸地區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A01266
A01266-066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A01266-004字》引〈魏青州刺史元襲墓誌〉。


A01266
A01266-008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巾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ㄧˊ (一)ㄉㄧㄠˋ
漢語拼音 (二)yí (一)diào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也。米器中實也。從象形。」,《漢語大字典.巾部》云:「同。」考《字彙補.巾部》:「,《韻寶》曰:鐘鼎文字。」則「」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

=>」之異體。

A01266
A01266-019-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糸部》。


A01266
A01266-01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A01266
A01266-001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彝,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說文解字.部》又收重文,云:「古文彝。」而「」,見《康熙字典.幺部》,云:「《說文》彝,古作。」此由《說文》「」字之重文而變,其為「彝」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37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絲部.字》。


A01266
A01266-062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A01266-004字》引〈北魏刁遵墓誌〉。


A01266
A01266-064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廾部》。

澤存堂本《玉篇.素部.字》。


A01266
A01266-014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彝字》引〈魏舞陰寇墓誌〉。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偏類碑別字.彐部》引〈魏舞陰寇墓誌〉。此外其餘字書均未見。此字蓋由「」形省為「」,再於左側增「幺」而成,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34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A01266-004字》引〈魏刁遵墓誌〉。


A01266
A01266-063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素部.字》。


A01266
A01266-010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A01266-004字》引〈魏東阿縣公元順墓誌〉。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偏類碑別字.彐部》引〈魏東阿縣公元順墓誌〉。按:此字僅見《中華字海》收錄,而其餘字書均不見,「」字當從形而省,《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17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彝字》引〈魏元詮墓誌〉。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引〈魏元詮墓誌〉。此外其餘字書均未見。《碑別字新編.十九畫》收〈魏舞陰寇墓誌〉或作,此形又省變「米」形作一豎筆,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4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266
A01266-047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A01266-004字》引〈唐游擊將軍吳孝墓誌〉。


A01266
A01266-051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A01266
A01266-012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龍龕手鏡.彐部》,云:「或作。」今考其形,蓋先由「」字簡省為「」,再由「」字訛變為「」,故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16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彝字》引〈梁始興忠武王碑〉。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引〈梁始興忠武王碑〉。此外其餘字書均未見。此字蓋由「」形而省,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52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A01266-004字》引〈魏王紹墓誌〉。


A01266
A01266-01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彝字》引〈唐袞公頌〉。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引〈唐袞公頌〉。按:此字亦見《玉篇零卷》及《中華字海》收錄,而考其形,蓋由「」字省筆而來,故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65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A01266-004字》引〈唐左衛翊衛裴夫人李氏墓誌〉。


A01266
A01266-068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部》。


A01266
A01266-060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A01266-004字》引〈晉當利里社殘碑〉。

《中華字海.部》。


A01266
A01266-059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始興忠武王蕭憺碑》。


A01266
A01266-024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A01266-002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彝,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引〈唐曲阜新修文宣王廟記〉。又《正字通.彐部》云:「俗作,非。」可知此形為「彝」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03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彝」之異體。彝,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字彙補.彐部》,云:「與同。見〈漢孫根碑〉。」按:此形蓋從「彝」字省變而來,故其為「彝」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69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A01266-004字》引〈魏脩孔子廟碑〉。


A01266
A01266-013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引〈魏王紹墓誌〉。又《龍龕手鑑.彐部》云:「或作。」今考其形,蓋由「」字所從廾訛變為寸,故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55-1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部》。

《全唐文.卷一五0.岑文本.定宗廟議》。


A01266
A01266-032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彙音寶鑑.部.十九畫》。


A01266
A01266-004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彝」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而《類篇.糸部》、《字彙補.彐部》、《康熙字典.彐部》並作「」,上從,與小篆同。今標準字體作「彝」,而《廣韻.平聲.脂韻》、《集韻.平聲.脂韻》同。而《中華字海.彐部》亦收「」為「彝」之異體。《五經文字.糸部》亦云:「上從彐,彐,居例反。凡彘、彖之類皆從之。」今《常用字表》既以「」為正,則「」為異體可收。

A01266
A01266-027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脂韻.字》引〈魏孔羨碑〉。


A01266
A01266-067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部》。


A01266
A01266-015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彝字》引〈漢孔宙碑〉。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引〈漢孔宙碑〉。此外其餘字書均未見。此蓋由「」形變為「」,所從「廾」又變為「大」,所從「糸」變為「系」,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40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素部.字》。


=>C03477」之異體。

A01266
A01266-042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A01266-004字》引〈漢魏元丕碑〉。


A01266
A01266-044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漢語大字典.部》。


#「C03477」另兼正字。

A01266
A01266-061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266
A01266-026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1266
A01266-025
部首筆畫  - 12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彝字》引〈安平相孫根碑〉。


A01266
A01266-038
部首筆畫  - 14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1266
A01266-006
部首筆畫  - 14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彝」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云:「以上古文。」按:《說文》彝字重文作「」,而「」字,蓋據此形而來,故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31
部首筆畫  - 14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A01266-004字》引〈魏橫海將軍呂君碑〉。


A01266
A01266-058
部首筆畫  - 14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1266
A01266-007
部首筆畫  - 16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脂韻.字》引〈劉熊碑〉。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隸辨.平聲.脂韻》引〈劉熊碑〉,云:「民之秉。」按:此形蓋據段注本《說文》重文「」而變,故其為「」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05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角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之。米器中實也。從象形。」,見《玉篇零卷.絲部》,云:「《說文》古文字也。」又《正字通.角部》云:「舊註古文彝字。按經史皆作彝,獨《集韻》以為古文彝,又作,或省體,或變形,必非古文也,從角尤謬。後人不深究字義,凡彝倫、秉彝改從,亦非。」據此則「」乃為「」之俗訛,故其為「彝」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1266
A01266-035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角部》。

《正字通.角部》。

《中華字海.角部》。


A01266
A01266-036
部首筆畫  - 09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絲部.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六脂.頁37.左
隸辨
卷一.平聲.六脂.頁45
卷一.平聲.六脂.頁44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糸部.頁61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六脂.延知切.頁4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六脂.頁14.左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7.右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二支.頁542.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彙音寶鑑
檢字表.彐部.頁264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六脂.頁33.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8: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