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
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
A01262A01262A01262A01262A01262
字號A01262正字 - 14 - 17 
說文釋形「彌」《說文》不錄。
注音ㄇㄧˊ
漢語拼音
釋義

1. 久長。晉書.卷五四.列傳.陸雲:「桂生幽壑,終保彌年之丹。」唐.柳宗元〈柳州謝上表〉:「以舊疾所嬰,彌年未愈,逮及今夏,始就歸途。」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張融:「融神明俊出,機辯如流。嘗太祖於太極西堂,時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遲。』答曰:『自地天,理不得速。』」

2. 遠。漢.張衡〈西京賦〉:「前開唐中,彌望廣潒。」文選.潘岳.西征賦:「黃壤千里,沃野彌望。」

3. 增益。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戰國策燕策:「太子丹曰:『傅之計,曠日彌久,心然,恐不能須臾。』」

4. 充滿。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唐.司空圖《詩品.豪放:「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5. 遍佈。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徐潘丁傳.徐盛:「望園愕然,彌漫數百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論也者,彌綸群言,而一理者也。」

6. 填補。漢.邊讓〈章臺賦〉:「登瑤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他們這種主顧,每年也要遇到幾個,只消遇著幾個冤大頭,也就彌補過去了。」

7. 姓。如宋代有彌遜

A01262
A01262-018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彌字》引〈魏瓽法端造象記〉。


A01262
A01262-019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彌字》引〈魏王方略造須彌塔記〉。


A01262
A01262-035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八畫》引〈目連記〉。


A01262
A01262-01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彌字》引〈東魏王方略造須彌塔記〉。


A01262
A01262-039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七畫.彌字》引〈唐御史中丞汀州刺史孫妻李夫人墓誌銘〉。


A01262
A01262-005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八畫》引〈三國志平話〉等。


注音 ㄇㄧ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彌」之異體。彌字未載於《說文》,考其字構當為從弓爾聲。爾或作尒,段注本《說文解字.八部》:「,詞之必然也。從八,八象气之分散,入聲。」段玉裁注云:「後世多以爾字為之。」故「彌」可作「」,復變為「」、「」。「」旁為「」,猶如「」作「」,再變作「你」,今則以「你」為正。文獻中從「尒」之形,多或作「」、「」。《宋元以來俗字譜.十八畫》中引及〈三國志平話〉及〈金瓶梅〉「彌」皆作「」形。《彙音寶鑑.居上上聲》亦然。現代彌字俗寫簡體即作。若究字原,當以「」較為近古。

A01262-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弓部》。


注音 ㄇㄧ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彌」之異體。彌字未載於《說文》,考其字構當為從弓爾聲。爾本麗爾,靡麗之義,文獻通作尒。段注本《說文解字.八部》:「,詞之必然也。從八,八象气之分散,入聲。」段玉裁注云:「後世多以爾字為之。」然則,爾旁可以尒取代。彌遂可作,如《隸辨.平聲.支韻》引〈張納碑〉作。尒旁俗寫多變易作「」,《敦煌俗字譜.弓部》中多見。《類偏.弓部》即云:「彌,或作。」《字彙.弓部》、《正字通.弓部》及《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弓部》異體字皆作此形。是可為彌之異體之證。

A01262
A01262-015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彌字》引〈魏義橋石象碑〉。


A01262
A01262-00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弓部.字》。


注音 ㄇㄧ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彌」之異體。彌字未載於《說文》,考其字構當為從弓爾聲。爾本麗爾,靡麗之義。文獻通作尒。段注本《說文解字.八部》:「,詞之必然也。從八,八象气之分散,入聲。」段玉裁注云:「後世多以爾字為之。」然則,彌字之爾旁可以尒取代之,遂成「」形。《隸辨.平聲.支韻》引〈張納碑〉作,楷化後即為形。《玉篇.弓部》「彌」下重出「」,云:「同上。」《廣韻.平聲.支韻》、《集韻.平聲.支韻》皆然。可證確可為彌字之異。唯其字形本當從入,後代文獻多改易從人,今異體宜以後代通俗之形取之。

A01262
A01262-00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彌字》引〈北齊天統三年造像記〉。


注音 ㄇㄧ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彌」之異體。彌字未見載於《說文》,其異體有作「」者,見《玉篇.弓部》「彌」下重出「」,云:「同上。」可以為證。「」字於碑刻中復有將右旁「尒」字寫成「B05906-001」者,如《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引〈北齊天統三年造像記〉、〈唐葉慧明碑〉等,皆將「」寫成「」。考文獻上「B05906-001」與「尒」旁常混,如「珍」或作「」、「胗」或作「」(皆見《字彙》),「B05906-001」既可作「尒」,「尒」遂可作「B05906-001」,異體混亂難定,有若此者。文獻既有所據,「」收為異體可也。文獻中亦見類似字形「」、「」等,亦當收錄之。

A01262
A01262-03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弓部》。


A01262
A01262-03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居下平聲》。


A01262
A01262-02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彌字》引〈隋李君A04108-002造象〉。


A01262
A01262-02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彌字》引〈魏昭玄沙門大統僧令法師墓誌〉。


A01262
A01262-02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彌字》引〈齊房紹興造象〉。


A01262
A01262-03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弓部》。


A01262
A01262-03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弓部》。


A01262
A01262-010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周憬功勳銘〉。


A01262
A01262-032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弓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弓部》。

◎「」,今標準字體作「」。


#「C03462」另兼正字。

A01262
A01262-033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弓部.字》。


A01262
A01262-012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費鳳別碑〉。


A01262
A01262-006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支韻.字》引〈史晨後碑〉。

《正字通.弓部》。


A01262
A01262-025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彌字》引〈隋元禕墓誌〉。


A01262
A01262-031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弓部》。


A01262
A01262-011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冀州從事張表碑〉。


=>」之異體。

A01262
A01262-002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支韻》。


注音 ㄇㄧ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彌」之異體。彌字未載於《說文》,考其字構當為從弓爾聲。彌字《廣韻.平聲.支韻》音「武移切」,《集韻.平聲.支韻》音「民卑切」。《集韻.平聲.支韻》「彌」字下云:「古作」,改易右旁為「糜」,考「糜」字,《廣韻.平聲.支韻》音:「靡為切」,後代音讀亦音ㄇˊ,與彌字無別。然「彌」字本從「爾」聲,「爾」,《廣韻.上聲.紙韻》音「兒氏切」,故「彌」本「兒氏切」,後代音「武移切」、「民卑切」者,一聲之轉也。既音「民卑切」,右旁或以同音之「糜」代換之。《集韻.平聲.支韻》謂為「古作」,《正字通.弓部》謂之為非,當為「俗彌字」,依音理推之,《正字通.弓部》所云當較允。收為彌之異體自可。

A01262
A01262-008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成陽靈臺碑〉。


A01262
A01262-007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支韻.字》引〈王君石路碑〉。


=>C03467」之異體。

A01262
A01262-009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韓造孔廟禮器碑〉。


A01262
A01262-013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支韻.彌字》引〈防東尉司馬季德碑〉。


A01262
A01262-040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弓部》。


#「C03467」另兼正字。

A01262
A01262-016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彌字》引〈唐法琬法師碑〉。


A01262
A01262-02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彌字》引〈魏李興造象〉。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五支.頁28.右
平聲.五支.頁29.左
隸辨
卷一.平聲.五支.頁4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民卑切.頁34
平聲.十二齊.研奚切.頁98
平聲.十二齊.緜批切.頁101
上聲.四紙.母婢切.頁31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5.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三齊.頁542.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梔上上聲.頁259.左
卷六.居上上聲.頁508.右
卷六.居下平聲.頁525.左
檢字表.弓部.頁278
檢字表.弓部.頁233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五支.頁32.左
卷一.平聲.五支.頁3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5: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