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258A01258A01258A01258A01258A01258
字號A01258正字 - 08 - 11 
說文釋形

大徐本:,蚚也。从虫,弘聲。徐鍇曰:「弘與强聲不相近,秦刻石文从口。疑从籀文省。」,籀文强,从,从彊。(巨良切)
段注本:,蚚也。从虫,聲。,籀文強,从,从彊。(巨良切)

注音(一)ㄑㄧㄤˊ (二)ㄑㄧㄤˇ (三)ㄐㄧㄤˋ
漢語拼音(一)qiáng (二)qiǎng (三)jiàng
釋義

()ˊ

1. 蟲名。指長於米中之小黑蟲。說文解字.:「強,也。」玉篇.:「強,米中小蟲。」

2. 健壯、盛大、有力。如:「強壯」、「強勢」。廣韻.平聲.陽韻:「強,健也。」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息夫躬》:「卑爰疐強盛,居彊煌之地,擁十萬之眾。」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強中乾,精氣內傷。」

3. 剛毅、堅毅。如:「頑強」。孟子.告子下》:「樂正子強乎?」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4. 加強、奮發。如:「強身」。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晉.潘岳〈西征賦〉:「勵疲鈍以臨朝,勗自強而不息。」

5. 堅硬。漢.王充論衡.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6. 橫暴。如:「強盜」。廣韻.平聲.陽韻:「強,暴也。」子.富國:「事強暴之國難,使暴之國事我易。」《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買得好馬三百餘匹,回至沛縣界首,被寇劫去一半。」《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和眾強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7. 有威權勢力者。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震於列強之船堅炮利,急須養成繙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置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漢.趙壹〈刺世疾邪賦〉:「名勢,撫拍豪強。」

8. 勝、優越。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詞:「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9. 有餘、略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策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妾少誦楞嚴經,遺忘。」

10.  姓。如清代有強行健。

()ˇ

1. 竭力、力。集韻.上聲.養韻:「強,也。」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2. 迫使。如:「勉強」、「強迫」。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宋.梅堯臣五月二十四日過高郵三溝〉詩:「恐傷新人心,強制揩雙眸。」《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ˋ

1. 堅韌、不柔順。字彙.弓部:「強,木強,不柔和也。」淮南子.主術:「木強而斧伐之。」漢書.卷四二.張周趙任申屠傳.張蒼:「周昌,木強人也。」

2. 固執、任性、不順從。如:「強脾氣」。宋史.卷三六○.列傳.趙鼎:「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西遊記》第六八回:「你這相貌稀奇,聲音不對,是那裡來的,這般村!」

3. 僵硬、不靈活。《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一連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強。」

A01258
A01258-00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弓部》。


A01258
A01258-00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強字》引〈北齊宋買造像碑〉。


A01258-00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虫部》。

《隸辨.平聲.陽韻.字》引〈桐柏廟碑〉等。


注音 (1)ㄐㄧㄤˋ (2)ㄑㄧㄤˊ (3)ㄑㄧㄤˇ
漢語拼音 (1)jiàng (2)qiáng (3)qiǎng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強」之異體。強,《說文解字.虫部》:「,蚚也。從虫,弘聲。徐鍇曰:弘與聲不相近,秦刻石文從口,疑從籀文省。」知有作「」形者。《隸辨.平聲.陽韻》引〈桐柏廟碑〉字作「」、引〈北海相景君銘〉作「」、引〈景北海碑〉作「」,隸變作「」。《字彙.弓部》:「,與強同。」《正字通.弓部》:「,俗強字。」「」為「強」之異體,洵可徵也。

A01258
A01258-00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弓部.強字》引〈漢魯峻碑〉。


A01258-009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養韻》。

《正字通.弓部》。


#「」另兼正字。

A01258
A01258-007-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木部》。


A01258
A01258-005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二畫》引〈目連記〉。


A01258
A01258-002
部首筆畫  - 22 - 28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注音 (1)ㄐㄧㄤˋ (2)ㄑㄧㄤˊ (3)ㄑㄧㄤˇ
漢語拼音 (1)jiàng (2)qiáng (3)qiǎng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強」之異體。《說文解字.虫部》:「,蚚也。從虫,弘聲。……」下出「」字,云:「籀文C12283從彊。」楷化作「」。《集韻.平聲.陽韻》:「強,蟲名。《說文》:蚚也。籀作。」《字彙.虫部》:「,籀文強字。」《正字通.虫部》:「,籀文強。」此籀文自可為「強」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71.左
隸辨
卷二.平聲.十陽.頁229.右
卷二.平聲.十陽.頁23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8.右
五經文字
弓部.頁7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渠良切.頁217
上聲.三十六養.巨兩切.頁413
上聲.三十六養.舉兩切.頁41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陽.頁34.左
六書正譌
平聲.七陽唐韻.頁54.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七陽.頁546.下
卷二.上聲.十七養.頁551.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221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恭下平聲.頁279.左
卷四.姜上平聲.頁340.右
卷四.姜下平聲.頁349.左
卷四.姜上上聲.頁343.左
檢字表.弓部.頁118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9.右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10.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3: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