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時寄居田野的棚舍。《說文解字.广部》:「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經.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餘二十畝,已為廬舍。」
2.簡陋的房舍。《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惟子貢廬於墓上,凡六年。」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諸葛先生高臥之地。」
3.姓。如明代有廬坦。
〔關鍵文獻〕
《玉篇.尸部.字》。
《正字通.尸部》。
「」為「廬」之異體。廬,《說文解字.广部》:「,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從广、盧聲。」《正字通.尸部》「」下云:「俗廬字。」《康熙字典.尸部》「」下云:《玉篇》力諸切。音閭,居也。《正字通》俗廬字。」《漢語大字典.尸部》「」下亦云:「同廬。《正字通.尸部》:,俗廬字。」按:《說文解字.尸部》屋下云:「從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段注:「上象覆,旁象壁。」「」字從尸、盧聲;從尸,蓋亦象屋形,而有「居」義,依文獻所記,「」當為「廬」之異體字。
《宋元以來俗字譜.广部》引〈列女傳〉等。
「庐」為「廬」之異體。廬,《說文解字.广部》:「,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從广,盧聲。」《宋元以來俗字譜.广部》引〈列女傳〉、〈古今雜劇〉等「廬」作「庐」。《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廬」下云:「俗作庐。」《大陸簡化字表.第一表》以「庐」為「廬」之簡化字。《中文大辭典.广部》作「庐」形,注云:「廬之俗字。」按:廬字從广、盧聲,從盧之字多省從戶聲,如「爐」作「炉」,「鱸」作「」;「庐」字從广、戶聲,當為「廬」之異體字。
《偏類碑別字.广部.廬字》引〈唐驍騎尉皇甫璧墓誌〉。
《正字通.广部》。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廬字》引〈韓勑碑陰〉。
《龍龕手鑑.广部》。
《歷代書法字彙.广部》。
《隸辨.平聲.魚韻.字》引〈韓勑兩側題名〉。
《玉篇零卷.广部.字》。
「」為「廬」之異體。廬,《說文解字.广部》:「,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從广、盧聲。」《玉篇零卷.广部》下云:「……《毛詩》,寄也。《左氏傳》以于魯。杜預曰:,舍也。」廬皆作「」。《玉篇.广部》「」下云:「力於切,寄也。屋舍也。」按:依《異體字例》,凡「盧」形多作「」,「」字從广,聲,故「」當為「廬」之異體字。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廬字》引〈郎中王政碑〉。
《四聲篇海.广部》。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廬字》引〈衡方碑〉。
(一)
「」為「廬」之異體。廬,《說文解字.广部》:「,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從广、盧聲。」《漢隸字源.平聲.魚韻》引〈衡方碑〉「廬」作「」,《隸辨.平聲.魚韻》亦引此碑,其下按語云:「諸碑從广之字或亦從疒,不獨此碑也。」按:依《異體字例》,凡「广」形多作「疒」;「盧」之異體或作「」;故「」當為「廬」之異體字。
(二)
=>「」之異體。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廬字》引〈魏邢巒妻元純陁墓誌〉。
◎「」或為「」。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魚韻.廬字》引〈漢衡方碑〉。
《偏類碑別字.广部.廬字》引〈唐房君夫人耿氏墓誌〉。
《廣碑別字.十九畫.廬字》引〈唐房君夫人耿氏墓誌〉。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