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廳堂兩側之廂房。《說文解字.广部》:「廡,堂下周屋。」《清史稿.卷八二.禮志一》:「左右廡各五楹,陛一出,七級。」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詩:「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2. 泛指房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後漢書.卷四五.袁張韓周列傳.張酺》:「其無起祠堂,可作稿蓋廡,施祭其下而已。」
3. 大屋。漢.劉熙《釋名.釋宮室》:「大屋曰廡。」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麌韻.字》引〈孔耽神祠碑〉。
《古文四聲韻.上聲.麌韻》。
《集韻.上聲.噳韻》。
《字彙.广部》。
《中文大辭典.广部》。
「」為「廡」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集韻.上聲.噳韻》廡,或作。
《類篇.广部》,注云:「罔甫切。《說文》堂下周屋,或作。」又《字彙.广部》,同廡。今之字書如《中文大辭典.广部》、《漢語大字典.广部》皆收「」字同「廡」。
此乃聲符互涉類化的字形,二者同字異形,故收「」為「廡」之異體。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之字形,見於《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同廡。又《字彙.广部》,同無。《古文四聲韻.上聲.麌韻》廡,引《古尚書》字形「」。則「」字當從古文楷化而來,今楷體作「」。
「」、「」構字之形變符合《異體字例》,且與「廡」字皆為同字異形。故收「」為「廡」之異體。
《漢語大字典.广部》。
《隸辨.上聲.麌韻.字》引〈靈臺碑陰〉。
《玉篇零卷.广部.字》。
《龍龕手鑑.广部》。
《玉篇.广部.廡字》。
《正字通.广部》。
段注本《說文.广部》。
《龍龕手鑑.疒部》。
「」之字形,見於《龍龕手鑑.疒部》,正作廡。
「」與「廡」之偏旁,俗以形近常多混用,今楷體正字作「廡」,故收俗字「」為「廡」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