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193A01193A01193A01193
字號A01193正字 - 03 - 06 
說文釋形大徐本:,相從也。从从,幵聲。一曰从持二為。(府盈切)
段注本:,相从也。从从,幵聲。一曰从持二干為。(府盈切)
注音(一)ㄅㄧㄥˋ (二)ㄅㄧㄥ
漢語拼音(一)bìng (二)bīng
釋義

(一)ㄅㄧㄥˋ

1.  合。通「併」。《說文解字.从部》:「並,相從也。」清.段玉裁.注:「合也,兼也。」《玉篇.从部》:「並,合也。」《荀子.仲尼》:「外事則詐邾襲莒,並國三十五。」《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列傳.枚乘》:「明蘇秦之約,厲荊軻之威,併力一心以備秦。」三國魏.曹冏〈六代論〉:「自此之後,轉相攻伐,吳並於越,晉分為三魯滅於楚,鄭兼於韓。」

2.  兼有。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喜懼參並,悲慚哽結。」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3.  一齊。通「並」。《字彙.干部》:「並,並也、皆也。」《左傳.昭公六年》:「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戰國策.燕策二》:「(蚌、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晉.左思〈吳都賦〉:「蓋象琴竹並奏,笙竽俱唱。」

4.  而且。通「並」。如:「我支持這項決定,並加以宣導。」

5.  用於否定詞之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帶有反駁意味。通「並」。如:「你以為他笨,我並不認為如此。」

(二)ㄅㄧㄥ

1.  地名。并州,古十二州之一。虞舜以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舊正定、保定及山西舊太原、大同等府為并州,周制同虞。漢以今大陸地區山西省及陝西舊延安、榆林等府地為并州,北朝至唐則專以今大陸地區山西省舊太原府為并州。

2.  大陸地區山西省太原市之別稱。

A01193
A01193-005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亻部》。

《玉篇.部.字》。

《重訂直音篇.卷一.部》。


A01193
A01193-004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清韻.字》引〈韓碑〉。


A01193-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四.去聲.敬韻》。


注音 (1)ㄅㄧㄥ (2)ㄅㄧㄥˋ
漢語拼音 (1)bīng (2)bì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并」之異體。《說文解字.部》:「、相從也。從幵聲。一曰從持二為。」《俗書刊誤.去聲.敬韻》:「,俗作并非。」《正字通.干部》:「,卑命切,音柄。皆也,及也,合也,兼也。……《說文》:『、相從也。從幵聲。一曰從持二干為。篆作,並也。從人聲。篆作,分為二。《正》:『,二人合也。二人並會意,又聲別作非。』隸作,按之重文,經史皆互見。《孟子題辭》:『後為魯所。』《荀子》:『不能己之惡。』平上去三聲義相通,然以六書本義求之,宜從,贅作。併與分二義,並泥。俗作并併並非。」按為篆文之隸省,而并則為之俗字,惟《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釐訂「并」為正字,故今以為「并」之異體。

A01193
A01193-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注音 (1)ㄅㄧㄥ (2)ㄅㄧㄥˋ
漢語拼音 (1)bīng (2)bì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并」之異體。《說文解字.部》:「、相從也。從幵聲。一曰從持二為。」《經典文字辨證書.部》:「正、通,唐人書字皆如此。并並俗。鄆夫人并官氏,今作官,更別其音同丌者非。」按乃篆體楷化字,隸省作,俗作并。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既定并為正字,故以「」為「并」之異體。

A01193
A01193-006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六書正.平聲.庚清耕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四清.頁185.左
隸辨
卷二.平聲.十四清.頁262.左
卷四.去聲.四十五勁.頁61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亻部.頁5
亻部.頁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四清.卑盈切.頁238
去聲.四十五勁.卑正切.頁605
上聲.四十靜.必郢切.頁42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八庚清耕韻.頁56.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三.去聲.十八敬.頁555.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a01293-005部.頁11.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0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下平聲.頁181.左
卷二.經上去聲.頁170.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2 3: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