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時以束帛作為祭祀或贈送賓客之禮物,稱為「幣」。後為禮物之泛稱。《說文解字.巾部》:「幣,帛也。」《書經.召誥》:「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漢.孔安國.傳:「言我非敢獨勤而已,惟恭敬奉其幣帛,用供待王,能求天長命。」 2. 交易、買賣之媒介物,具有標準價格。如:「錢幣」、「紙幣」、「金幣」、「外幣」。《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唐.顏師古.注:「凡言幣者,皆所以通貨物,易有無也。故金之與錢,皆名為幣也。」 3. 財貨之總稱。《管子.國蓄》:「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戰國策.秦策五》:「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漢.高誘.注:「幣,貨財也。」 4. 餽贈。《莊子.說劍》:「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史記.卷四三.趙世家》:「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唐.張守節.正義:「馮亭將十七邑入趙,若幣帛之見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