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
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A01176
字號A01176正字 - 08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當蓋切)
段注本:,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當蓋切)
注音ㄉㄞˋ
漢語拼音dài
釋義

1.  用以繫衣或紮物之長條物。《說文解字.巾部》:「帶,紳也。」《廣韻.去聲.泰韻》:「帶,衣帶。」《詩經.衛風.有狐》:「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漢.毛亨.傳:「帶,所以申束衣。」《禮記.玉藻》:「居士錦,弟子縞,并紐約用組。」

2.  指長條狀物體。《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紙帶飄搖,冥童綽約。」。《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德宗嘗賜節度使時服,以鵰銜綬帶。」

3.  佩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主公有一妹,極其剛勇,侍婢數百,居常帶刀,房中軍器擺列遍滿,雖男子不及。」

4.  攜、持。《喻世明言.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單司戶選吉起程,別了一府官僚,挈妻妾,還歸臨安宅院。」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身邊所有銀子,不便攜帶,恐有失所,要尋個寄放的去處。」

5.  同時或順道從事某事。《紅樓夢》第六一回:「司棋連說帶罵,鬧了一回,方被眾人勸去。」《老殘遊記》第四回:「只聽堂上驚堂一拍,大嚷道:『人贓俱獲,還喊冤枉!把他站起來!去!』左右差人連拖拽拉下去了。」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一時又急又痛,連跌爬,跟到縣裡。」

6.  含、呈現。《通俗常言疏證.性情》:「面憂容,號咷痛苦。」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7.  圍繞、環繞。《戰國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河,四塞以為固。」晉.陸機〈辯亡論下〉:「長江制其區宇,峻山帶其封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河帶齊梁,分秦晉,隘幽燕。」

8.  率領、引導。《水滸傳》第一九回:「且說晁蓋、公孫勝自從把火燒了莊院,同十數個莊客,來到石碣村。」《紅樓夢》第二九回:「早有張法官執香披衣,領眾道士在路旁迎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我就叫他帶路先走,我沿途買了些紙錢香燭之類,一路同去。」

9.  拉、拽。《紅樓夢》第二四回:「只得預備下洗澡之物,待寶玉脫了衣裳,二人便帶上門出來。」《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騾夫把騾子帶了一把。」

10.  地區、區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元來江陵渚官一帶地方,多被王仙芝作寇殘滅,裡閣人物,百無一存。」《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邊一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

11.  女性非血液性之陰道分泌物,亦為婦科病症名。如:「白帶」、「赤帶」。《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

12.  地球表面依緯度劃分之氣候區。如:「溫帶」、「熱帶」。

13.  姓。如戰國時有帶陀。

A01176
A01176-023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山部》。

《漢語大字典.山部》。


A01176
A01176-019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畫》引〈古今雜劇〉。


A01176
A01176-02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畫》引〈古今雜劇〉。


A01176
A01176-01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


A01176
A01176-02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畫》引〈白袍記〉。

《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泰韻》。

《漢語大字典.巾部》。


A01176
A01176-00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巾部》。

《中文大辭典.巾部》。


A01176-00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畫》引〈太平樂府〉等。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中文大辭典.巾部》。


A01176
A01176-01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帶字》引〈北魏司馬使君墓志〉。


A01176
A01176-009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泰韻.帶字》引〈博陵太守孔彪碑〉。


A01176
A01176-00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巾部》。


注音 ㄉㄞˋ
漢語拼音 dài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帶」之異體。「帶」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巾部》:「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從重巾。」(大徐本無「重」字)「」字見《五經文字.巾部》。按:「帶」從重巾,故篆文作「」,其上中穿,而後則通省作「帶」,知「」乃「帶」之本形也,今既以省形之「帶」為正,則「」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A01176
A01176-007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泰韻.帶字》引〈殽阬碑陰〉。


A01176
A01176-01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帶字》引〈隋楊厲墓誌〉。

《中華字海.巾部》。


A01176
A01176-01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帶字》引〈漢楊著碑〉。


A01176
A01176-01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巾部.帶字》引〈漢張遷碑〉。

《中華字海.巾部》。


A01176
A01176-01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帶字》引〈漢張遷碑〉。


A01176
A01176-00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帶字》引〈隋宮人陳氏墓誌〉。


注音 ㄉㄞˋ
漢語拼音 dài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帶」之異體。「帶」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巾部》:「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從重巾。」(大徐本無「重」字)

」字見《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引〈隋宮人陳氏墓誌〉,《敦煌俗字譜.巾部》並同,而《字鑑.去聲.泰韻》則以為「帶」之俗字。按:「帶」字,《古文四聲韻.去聲.泰韻》引《古老子》作「」,其上省作「」,後世書家傳寫之際,求其便捷,亦多省作「」(見《中國書法大字典.巾部》),則「」為「帶」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A01176
A01176-02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巾部》。


A01176
A01176-006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泰韻.帶字》引〈孟郁脩堯廟碑〉。


A01176
A01176-02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巾部》。


#「C03161」另兼正字。

A01176
A01176-015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巾部.帶字》引〈魏女尚書王僧男墓誌〉。


A01176
A01176-012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泰韻.帶字》引〈北魏孝文弔比干墓文〉。


A01176
A01176-01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人部》。

《重訂直音篇.卷七.巾部》。


A01176
A01176-008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C07994」另兼正字。

注音 ㄉㄞˋ #(1)ㄉㄞˋ (2)ㄓˋ
漢語拼音 dài #(1)dài (2)zhì
研訂者 竺家寧
內容

」為「帶」之異體。

說文解字.巾部》:「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從巾。當蓋切。」《字彙.疒部》:「,直意切。又當蓋切,音帶。婦人下部病,亦單作帶。」《漢語大字典.疒部》:「,《廣韻》當蓋切,下,即帶下。婦科病的通稱。」由此可知,就「婦科病」這個義項而言,「」為「帶」之異體字。

#「C07994」另兼正字。

A01176
A01176-005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字彙補.部》。

《漢語大字典.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四泰.頁389.左
隸辨
卷四.去聲.十四泰.頁54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3.右
五經文字
巾部.頁3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四泰.當蓋切.頁517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十四泰.頁73.右
六書正譌
去聲.九泰韻.頁129.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三.去聲.六泰.頁553.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巾部.頁9.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去聲.頁254.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皆上去聲.頁313.左
卷四.皆上去聲.頁31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十二泰.頁22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6: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