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0919B00919B00919B00919
字號B00919正字 - 05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一幅巾也。从巾、。讀若撥。(北末切)
段注本:,一幅巾也。从巾、犮。讀若撥。(北末切)
注音(一)ㄅㄛˊ (二)ㄈㄨˊ
漢語拼音(一)bó (二)fú
釋義

()ㄅㄛˊ

長寬各二尺二寸之巾帛。《說文解字.巾部》:「帗,一幅巾也。」清.段玉裁.注:「幅,布帛廣也。一幅巾者,巾廣二尺二寸,其長當亦同也。」

()ㄈㄨˊ

1.  古代以五采繒帛製成之舞具。《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文舞六十四人……十六人執帗,十六人執旄。」《清史稿.卷九六.樂志三》:「盈庭萬舞兮,帗低昂。」

2.  蔽膝。通「韍」。《穆天子傳》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帶。」晉.郭璞.注:「帗,韗也。天子赤帗。」

B00919
B00919-002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巾部》。


注音 ㄈ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帗」之異體。帗,《說文.巾部》:「,一幅巾也。從巾、犮聲。讀若撥。」《龍龕手鑑.巾部》收「」字,注云:「北未反。一幅布也。又音弗,毳也。」《玉篇.巾部》「」下云:「布達切,一幅巾,又方勿切。」音義與「帗」同。按:「」之從「友」,蓋由「犮」變來,故「」當為「帗」之異體字。

B00919
B00919-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巾部》。

《康熙字典.備考.巾部》。

《中文大辭典.巾部》。


注音 ㄈ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帗」之異體。帗,《說文.巾部》:「,一幅巾也。從巾、犮聲。讀若撥。」《龍龕手鑑.巾部》收「」,注:「北未反,一幅布也。又音弗,毳也。」《康熙字典.備考.巾部》「」下云:「《龍龕》同帗。」《中文大辭典.巾部》「」下云:「與帗同。《龍龕手鑑》、同帗。」《中華字海.巾部》「」下云:「同帗。見《篇海》。」按:「」當由「」形訛變而來,「」為「帗」之異體;「」「帗」音義既同,故「」當為「帗」之異體字。

B00919
B00919-00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巾部》。

《彙音寶鑑.君上入聲》。

《重訂直音篇.卷七.巾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之異體。

注音 (一)ㄈㄨˊ (二)ㄈㄨˊ
漢語拼音 (一)fú (二)fú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帗」之異體。帗,《說文.巾部》:「,一幅巾也。從巾、犮聲。讀若撥。」《四聲篇海.巾部》收「」字,注云:「布末切。一幅巾,又方物切。」《彙音寶鑑.君上入聲》亦收「」字,注云:「一幅巾也。」《重訂直音篇.卷七.巾部》「」下云:「音。一幅巾。又音弗。」按:《異體字例》,凡「犮」形多作「」,帗音義既同,字形僅有從「犮」從「」之別,故「」當為「帗」之異體字。

()

=>」之異體。

B00919
B00919-004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巾部》。


注音 ㄈ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帗」之異體。帗,《說文.巾部》:「,一幅巾也。從巾、犮聲。讀若撥。」《四聲篇海.巾部》收「」字,注云:「音撥。布也。又音佩,大布也。」《中華字海.巾部》「」下云:「同帗。字見《篇海》。」按:《字彙補.巾部》「帗」下云:「又朋位切,音佩,大布也。」《四聲篇海》「」之音義與《說文》《字彙》之「帗」字同,二字字形又近似,故「」當可視為「帗」之異體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八勿.敷勿切.頁674
入聲.八勿.分物切.頁674
入聲.十三末.疵末切.頁692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上入聲.頁15.左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