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高也。从,委聲。臣鉉等曰:「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語韋切。」(牛威切)段注本:,高也。从嵬,委聲。(牛威切)
1. 高大。如:「巍峨」、「崔巍」。《說文解字.山部》:「巍,高也。」《玉篇.山部》:「巍,高大也。」漢.張衡〈思玄賦〉:「瞻崑崙之巍巍兮,臨縈河之洋洋。」宋.王十朋〈蓬萊閣賦〉:「壯百雉之巍垣,鎮六州而開府。」《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採樵回來,歇力在一個谷口,傍有一大石,巍然像幾間屋大。」
2. 崇高壯大。《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三國魏.何晏.注:「巍巍,高大之稱。」唐.陸贄〈祭大禹廟文〉:「經啟之功,于今是賴。巍巍蕩蕩,無得而名。」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山部》引〈取經詩話〉。
◎「」字或為「」。
《玉篇零卷.山部.字》。
《龍龕手鑑.山部》。
《集韻.平聲.微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古今正俗字詁.字》。
「」為「巍」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嵬部》:「,高也。從嵬委聲。」《古今正俗字詁》:「,,高也。從嵬,委聲。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與為兩字用,又變字形作巍,古意亡矣。」《中華字海.禾部》:「,同巍。見《敦煌俗字譜》。」按為巍之本字,今既定巍為正字,故以「」為「巍」之異體。
《字彙補.寅集拾遺》。
「」為「巍」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嵬部》:「,高也。從嵬、委聲。」《字彙補.寅集拾遺》:「,俗巍字,見《四史纂要》。」《康熙字典.補遺.山部》:「,《字彙補》與巍同。」按之與巍只是山下魏字,鬼委部位互換,於字之結體無礙,只是字形之變易而已,故定作「巍」之異體。
《字彙補.山部》。
「」為「巍」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嵬部》:「,高也。從嵬委聲。牛威切。」《龍龕手鑑.山部》:「俗,正。魚韋反,,高貌也。」《字彙補.山部》:「,與巍同。」《康熙字典.備考.山部》:「,《篇海類編》同巍。」《重訂直音篇.山部》:「巍,音嵬,高大貌。,同上。」按既為巍之俗字,故今定作「巍」之異體。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微韻.巍字》引〈北魏刁遵墓誌〉。
◎「」或為「」。
《隸辨.平聲.微韻.字》引〈孔龢碑〉。
《歷代書法字彙.山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