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ㄧˊ
「九嶷山」:山名。位於湖南省寧遠縣,相傳舜葬於此。因山巖羅列,異嶺同勢,常使遊人生疑,因此得名。或稱為「蒼梧山」。
(二) ㄋㄧˋ
1. 「嶷嶷」:高峻魁梧貌。《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唐.韓愈〈歐陽生哀辭〉:「氣醇以方,容貌嶷嶷然。」
2. 「嶷岌」:高聳峻峭貌。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軸傾而融曳,洞宮儼以嶷岌。」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山部》。
《字彙補.山部》。
《中文大辭典.山部》。
《玉篇零卷.山部.字》。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嶷字》引〈成陽令唐扶頌〉。
《漢隸字源.平聲.之韻.嶷字》引〈安平相孫根碑〉。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嶷字》引〈童子逢盛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魏高道悅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魏穆妻元洛神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魏王基墓誌〉。
《玉篇.山部.嶷字》。
《漢語大字典.山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為「嶷」之異體。嶷,《說文解字.山部》作「」,云:「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管道。從山疑聲。」今考《玉篇.山部》云:「嶷,亦作。」《字彙補.山部》、《重訂直音篇.卷六.山部》亦云:「,同嶷。」按「嶷」、「」部件全同,特形構不同耳。故可據《玉篇》等定「」字與「嶷」無別,而收為「嶷」字之異體。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魏王紹墓誌〉。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嶷字》引〈玄儒婁先生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隋唐直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嶷字》引〈魏元毓墓誌〉。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