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嶙峋,深崖皃(貌)。从山,粦聲。(力珍切)
1. 「嶙峋」:
(1)山石奇兀聳峭的樣子。大徐本《說文解字.山部.新附》:「嶙,嶙峋,深崖皃(貌)。」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東行欲盡未盡時,盤薄嶙峋作奇怪。」亦作「磷」。
(2)形容人清瘦見骨的樣子。如:「瘦骨嶙峋」。
(3)形容為人剛毅正直。如:「左光斗風骨嶙峋,其至死不向奸佞屈服的節操,傳誦千古。」
2. 「峮嶙」:山相連的樣子。《集韻.平聲.諄韻》:「峮,峮嶙,山相連皃(貌)。」亦作「嶙」。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山部》。
《漢語大字典.山部》。
《玉篇.山部.嶙字》。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字彙.山部》。
《中文大辭典.山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嶙」之異體。「嶙」之篆文作「」,太徐本《說文解字.山部.新附》:「嶙峋、深崖貌。從山聲。」
「」字見《龍龕手鑑.山部》,以為「嶙」之本字,《字彙.山部》、《正字通.山部》並同。
按:篆文「」,右上從二火,隸定本作「」,其作「嶙」者,乃形變也。今既以俗省之「嶙」為正,則本形之「」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