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為「屮」之異體。《說文.屮部》:「 ,艸木初生也。象ㄧ出形,有枝莖也。或以為艸字,讀若徹。」《隸辨.上聲.皓韻》:「 ,高彪碑:獄 生 。按《說文》 ,讀若徹。艸木初生也。古文或以為艸字。洪範:庶草蕃廡。古文《尚書》作 。《漢書.禮樂志》: 木零落。師古曰: ,古草字。」《字彙.屮部》:「 ,赤列切,音徹,草初生也。」《正字通.屮部》亦作「 」。按依《說文》之說,「屮」字中為豎筆,象ㄧ出形。漢隸變「屮」為「 」,變豎筆為撇筆,音義無別。於是「 」乃為「屮」之異體矣。 #「 」另兼正字。 (二) =>「左」之異體。 (三) =>「草」之異體。 (四) =>「艸」之異體。 #「 」另兼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