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
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
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A01065
字號A01065正字 - 09 - 12 
說文釋形大徐本:,繹理也。从工,从口,从又,从寸。工、口,亂也。又、十,分理之。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徐林切)
段注本:,繹理也。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A01065,八尺也。(徐林切)
注音(一)ㄒㄩㄣˊ (二)ㄒㄧㄣˊ
漢語拼音(一)xún (二)xín
釋義

(一)ㄒㄩㄣˊ
❶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詩經.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宋.文天祥.正氣歌:「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❷姓。如晉代有尋會。

❶找、探求。如:「找尋」。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❷接續、繼續。文選.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梁書.卷三十三.劉孝綽傳:「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尋。」
❸攀爬、攀緣。文選.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
❹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❺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❶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❷不久、隨即。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❸普通、一般。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白居易.繚綾詩:「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二)ㄒˊ
吳語。指乞討、賺取。如:「尋錢」。

A01065
A01065-033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


A01065
A01065-016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洷州刺史奚康生造寺碑〉。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22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隋騰王子楊厲墓誌〉。


A01065
A01065-00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東魏武定二年邑主造象頌〉。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鉅平縣侯元欽神銘〉。

《宋元以來俗字譜.寸部》引〈目連記〉。


A01065
A01065-00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北齊武平元年造像記〉。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齊太府卿元賢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0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隋張景略銘〉。

《六朝別字記新編.張景略志》。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5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敬史君碑〉。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2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秦州刺史元寶月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2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寸部》。


A01065
A01065-00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寸部》。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尋」之異體。「尋」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寸部》:「繹理也。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今楷定通作「尋」(《廣韻.平聲.侵韻》)。「」字見《字彙補.寸部》曰:「與尋同。」蓋尋之異體或作「」(《龍龕手鑑.寸部》),偏旁從「肉」之字或作「月」。據此,「」為「尋」之異體,可從。

A01065
A01065-02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周強獨樂為文帝造象記〉。


A01065
A01065-01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唐周公祠靈泉碑〉。


A01065
A01065-018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潁川太守元襲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05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侵韻》。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尋」之異體。據《說文解字.寸部》,「尋」之篆體作,從工從口從又從寸,彡聲。後世多省其聲符作「尋」,並以為正。然隸書或有變易作「」,變「口」為「凡」者,如《隸辨.平聲.侵韻》引〈衡方碑〉即是。「凡」復省其中之點,「尋」遂有作「」者,《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引〈北齊劉碑造像銘〉:「聖蹤難。」即是一例。元.李文仲《字鑑.平聲.侵韻》:「尋,中從口。《九經字樣》云:『作者,訛。』」《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尋,俗作。」皆可為證。

A01065
A01065-01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魏比丘道記〉。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9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齊劉碑造象〉。


A01065
A01065-02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寸部.尋字》引〈齊高叡修寺碑〉。

《六朝別字記新編.趙郡王修寺(塔)碑》。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09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北齊劉碑造像銘〉。


A01065
A01065-025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寸部》。


A01065
A01065-037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形見《四聲篇海.寸部》:「,二,音尋。」待考。


注音 ㄒㄧㄣˊ 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xín xú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尋」之異體,形見《四聲篇海.寸部》:「,二,音尋。」「尋」於《說文》有二義,一為繹理,一為人兩臂為尋八尺。此異體當據兩臂長構字。上半从肉寸,即為肘,兩肘長,似兩臂長。文獻另見「」(見《龍龕手鑑.寸部》)、「」(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等形,皆以八尺義構字,皆可收為「尋」之異體字矣。

A01065
A01065-00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金下平聲》。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尋」之異體。「尋」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寸部》:「繹理也。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今楷定通作「尋」(《廣韻.平聲.侵韻》)。「」字見《隸辨.平聲.侵韻》引〈衡方碑〉,又《彙音寶鑑.金下平聲》曰:「繹理也。」蓋俗字從「口」訛為「凡」耳。據此,「」為「尋」之異體,可從。

A01065
A01065-00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侵韻.尋字》引〈老子銘〉。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1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侵韻.尋字》引〈隋智永干文〉。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3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A01065
A01065-035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七.寸部》。


A01065
A01065-031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1065
A01065-02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尋字》引〈魏元肅墓誌〉。

《中華字海.部》。


A01065
A01065-003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寸部》。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尋」之異體。「尋」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寸部》:「繹理也。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今楷定通作「尋」(《廣韻.平聲.侵韻》)。「」字見《字彙補.寸部》曰:「古文尋字。見《字義總略》。」蓋尋字甲骨文作「」,「」形訛為「肉」,「」形訛為「寸」,後加義符「尺」,則作「」(《龍龕手鑑.寸部》):「寸」、「尺」偏旁位置互易則作「」矣。據此,「」為「尋」之異體,可從。

A01065
A01065-02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寸部》。

《中華字海.寸部》。


A01065
A01065-029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侵韻》。


A01065
A01065-03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寸部》引〈金瓶梅〉。


A01065
A01065-027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侵韻》。

《中華字海.部》。

《重訂直音篇.卷二.部》。


A01065
A01065-002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口部》。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尋」之異體。「尋」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寸部》:「繹理也。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今楷定通作「尋」(《廣韻.平聲.侵韻》)。「」字見《新加九經字樣.口部》曰:「尋:度人之兩臂為,繹理也。從口從工,從又寸分理之,從彡聲。上《說文》,下隸省作。」蓋為《說文》之直接楷化耳。據此,「」為「尋」之異體,可從。

A01065
A01065-035-1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小篆之楷化,惟「」旁移位至右方耳。


注音 (1)ㄒㄧㄣˊ (2)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1)xín (2)xú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尋」之異體。「尋」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寸部》:「繹理也。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今楷定通作「尋」(《廣韻.平聲.侵韻》)。「」字見《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七》曰:「古文或作,同似。」「」蓋為《說文》小篆之楷化,惟「彡」旁移位至右方耳。據此,「」為「尋」之異體,可從。

A01065
A01065-034
部首筆畫  - 05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侵韻》。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一侵.頁214.右
隸辨
卷二.平聲.二十一侵.頁30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口部.頁4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一侵.徐心切.頁27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二十一侵.頁40.左
六書正譌
平聲.十二侵韻.頁67.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二十侵.頁548.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寸部.頁18.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25.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金下平聲.頁62.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