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所託也。从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場伯切) 段注本:,人所託凥(居)也。从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場伯切)
(一)ㄓㄞˊ
1. 住所、住處。《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田園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2.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漢.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3. 安定。《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4. 墳墓。《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塚人營之。」
(二)ㄓㄜˋ,ㄓㄞˊ之讀音。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六畫》。
《正字通.宀部》。
《經典文字辨證書.宀部》。
《康熙字典.土部》。
「」為「宅」之異體。宅,段注本《說文解字.宀部》:「,人所託也。從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康熙字典.土部》收「」字,注云:「《說文長箋》:與宅同,又作。」《異體字手冊.六畫》亦引《康熙字典》之說,以「」為「宅」之或體。《中文大辭典.土部》、《漢語大字典.土部》則引《說文長箋》之說,以「」即「宅」字。按:宅之古文有作「」者,「」字當由「」形變化而來。故「」當為「宅」之異體。
《敦煌俗字譜.宀部.宅字》引〈中27.232.上-5〉。
《偏類碑別字.宀部.宅字》引〈魏大統僧令法師墓誌〉。
《敦煌俗字譜.宀部.宅字》引〈中75.679.上6〉。
《中華字海.宀部》。
《集韻考正.卷十.入聲.陌韻》。
「」為「宅」之異體。宅,段注本《說文解字.宀部》:「,人所託也。從宀乇聲。,古文宅。」《集韻考正.卷十.入聲.陌韻》「宅」下注云:「《說文》:所託也。按:訛。據《說文》正。」《中文大辭典.宀部》「」字下注:「宅之古字。」《中華字海.宀部》「」下亦云:「同宅。」按:《集韻考正》以「」為古文「」之訛字,其說可信。故「」為「宅」之異體字。
《古文四聲韻.入聲.陌韻》。
《玉篇.宀部.宅字》。
(二)
「」為「宅」之異體。宅,段注本《說文解字.宀部》:「,人所託也。從宀乇聲。,古文宅。」《玉篇.宀部》收「」字,以為「宅」之古文,《集韻.入聲.陌韻》「宅」下注云:「……《說文》所託也。古作。」《字彙.宀部》「」下云:「古文宅字。」按:由《說文》「宅」下所引古文字形,可知「」乃「宅」之古文楷化字。故「」當為「宅」之異體字。
又:此字另對應正字「度」。
(一)
=>「度」之異體。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宅字》引〈唐碧落碑〉。
「」為「宅」之異體。宅,段注本《說文解字.宀部》:「,人所託也。從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引〈唐碧落碑〉宅作「」,注云:「古文宅作。」《廣韻.入聲.陌韻》收「」字,注云乃「宅」之「古文」。《集韻.入聲.陌韻》「宅」下注云:「……《說文》所託也。古作。」按:乃由《說文》宅字之古文「」形楷化而來。故「」當為「宅」之異體字。
《偏類碑別字.宀部.宅字》引〈魏比丘道記〉。
《中華字海.广部》。
《集韻.入聲.陌韻》。
《重訂直音篇.卷六.广部》。
《廣碑別字.六畫.宅字》引〈唐大理寺評事封無遺墓誌〉。
《廣碑別字.六畫.宅字》引〈魏兗州刺史元弼墓誌〉。
「」為「宅」之異體。宅,段注本《說文解字.宀部》:「,人所託也。從宀乇聲。」《廣碑別字.六畫》引〈魏兗州刺史元弼墓誌〉「宅」作「」。按:宅之異體有增點作「」者,亦有上變「穴」作「」者,「」形蓋兼此二種形變而成。故「」當為「宅」之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