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壯大。《說文解字.大部》:「奰,壯大也。」《淮南子.墬形》:「食木者多力而奰。」
2. 怨怒。《詩經.大雅.蕩》:「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漢.毛亨.傳:「不醉而怒曰奰。」唐.元結〈二風詩.亂風詩.至惑〉:「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3. 逼迫。《說文解字.大部》:「奰,一曰迫也。」南朝陳.無名氏〈代陳司空答貞陽侯書〉:「賊臣侯景,內奰中國,掘剪公室,鞭撻寓縣。」元.袁裒〈求志賦〉:「徒內奰於願欲兮,宜外衄於甄鈞。」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奰」之異體。奰,《說文》篆文作「」,段注本《說文》作「」,蓋從三大三目,惟部件大似六字,楷化遂作「」矣。段注本注文有「《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之語,故「」可為「奰」之異體。《經典文字辨證書.部》正體作「」,省體作「奰」。「」既由篆文訛誤楷化而成,故可為「奰」之異體。
《廣韻.去聲.至韻》。
《彙音寶鑑.居下去聲》。
「」為「奰」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大部》:「,壯大也。從三大三目。二目為,三目為,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廣韻.去聲.至韻》:「,怒也。又一曰迫也。」下出「」字,云:「上同。見經典省。」「」字由「」加點而成,又省作「」。《彙音寶鑑.居下去聲》:「,怒也,壯大。」按「」由「奰」加點而成,又有文獻為證,故可定為「奰」之異體。
《集韻.去聲.至韻》。
《正字通.大部》。
《中文大辭典.大部》。
《正字通.貝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