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A00793
字號A00793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大徐本:,隔也。从土,从C02480〕。(先代切)
段注本:,隔也。从土,聲。(先代切)
注音(一)ㄙㄜˋ (二)ㄙㄟ (三)ㄙㄞˋ (四)ㄙㄞ
漢語拼音(一)sè (二)sei (三)sài (四)sāi
釋義

(一)ㄙㄜˋ
❶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閉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❷充滿。如:「充塞」。禮記.孔子閒居:「志氣塞乎天地。」
❸推託、應付。如:「搪塞」、「塞責」。
❹補救。漢書.卷七十一.于定國傳:「今丞相、御史將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條狀,陳朕過失。」

(二)ㄙㄟ
(一)之又音。

(三)ㄙㄞˋ
❶險要的地方。如:「要塞」。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高誘.注:「險阻曰塞。」
❷邊境。如:「邊塞」、「關塞」。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一:「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酬報神明。通「賽」。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秦襄王病,百姓為之禱。病愈,殺牛塞禱。」文選.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

(四)ㄙㄞ
封口的東西,通常用軟木或塑膠製成。如:「瓶塞」、「活塞」、「軟木塞」。亦稱為「塞子」。

❶填滿空隙。如:「嘴裡塞滿了糖果。」
❷受阻不暢。如:「塞車」、「這條路每到下班時間就交通堵塞。」

A00793
A00793-010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土部》引〈古今雜劇〉。


A00793
A00793-007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入聲.德韻.字》引〈魏受禪表〉。


A00793
A00793-003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代韻.塞字》引〈成陽靈臺碑〉。


注音 (1)ㄙㄜˋ (2)ㄙㄞ (3)ㄙㄞˋ (4)ㄙㄟ
漢語拼音 (1)sè (2)sāi (3)sài (4)sei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塞」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篆作「」,云:「隔也,從土從。先代切。」「」之字形,見於《漢隸字源.去聲.代韻》引〈成陽靈臺碑〉。又見於《隸辨.入聲.德韻》引〈漢衡方碑〉塞字均從。土作「」形,多見於碑銘。又據《異體字例》知「」當為「塞」之變體。故以「」為「塞」之異體。

A00793
A00793-009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入聲.德韻》。

《異體字手冊.十三畫》。


A00793
A00793-011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去聲.隊廢韻》。


A00793
A00793-001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土部》。


注音 (1)ㄙㄜˋ (2)ㄙㄞ (3)ㄙㄞˋ (4)ㄙㄟ
漢語拼音 (1)sè (2)sāi (3)sài (4)sei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塞」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篆作「」,云:「隔也,從土從。先代切。」《隸辨.入聲.德韻》,引〈衡方碑〉。並按云:「《說文》作。《九經字樣》云:『塞,隸省。』」今楷體正字作「塞」,當從隸楷化而來。「」之字形,見於《正字通.土部》云:「塞本字。」其後字書如《康熙字典.土部》、《漢語大字典.土部》引《正字通》而誤變作「」,《中文大辭典.土部》亦引《正字通》然變作「」今據原書所引字形,考其當從篆楷化而得,故《異體字手冊.十三畫》收「」為「塞」本字。以今通行「塞」字,故收「」為「塞」之異體。

A00793
A00793-002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注音 (1)ㄙㄜˋ (2)ㄙㄞ (3)ㄙㄞˋ (4)ㄙㄟ
漢語拼音 (1)sè (2)sāi (3)sài (4)sei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塞」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篆作「」,云:「隔也,從土從。先代切。」《字彙.宀部》,同塞。《正字通.部》,注云:「從,屋也。從,兩手奉也。,象物形,奉而于屋中,會意。別用塞,先代切,邊地也。篆作,分為二。舊本,訛從。」「」雖為訛變字,然亦見收於字書中,《康熙字典.宀部》及後之字書,均以「」字同「塞」,《異體字手冊.十三畫》亦收「」為「塞」之或體。依此故收「」為「塞」之異體。

A00793
A00793-004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0793
A00793-005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部》。

《集韻.入聲.德韻》。


注音 (1)ㄙㄜˋ (2)ㄙㄞ (3)ㄙㄞˋ (4)ㄙㄟ
漢語拼音 (1)sè (2)sāi (3)sài (4)sei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塞」之異體。塞,段注本《說文解字.土部》:「,隔也。從土,聲。」《新加九經字樣.宀部》:「塞,窒也。從音展。上《說文》,下隸省。」《集韻.入聲.德韻》:「,悉則切。《說文》:窒也。從從廾窒宀中,猶齊也。亦姓。或作塞。」《字彙.宀部》:「,古文塞字。」《重訂直音篇.卷三.宀部》:「塞,悉則切。填也。又先代切。」下列有異體「」字。「」形蓋由篆文楷化而來。故可定「」為「塞」之異體。

A00793
A00793-006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山部》。

《字彙.部》。

《中文大辭典.山部》。


A00793
A00793-008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注音 (1)ㄙㄜˋ (2)ㄙㄞ (3)ㄙㄞˋ (4)ㄙㄟ
漢語拼音 (1)sè (2)sāi (3)sài (4)sei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塞」之異體。塞,《說文解字.土部》:「隔也。從土從,先代切。」《漢語大字典.手部》:「,同塞。堵;填滿空。」《中華字海.部》:「,同塞。填入。」《中文大辭典.手部》:「,阻塞也。」按字加手旁以示以手塞之,會意也。故可定「」為「塞」之異體。

A00793
A00793-012
部首筆畫  - 03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穴部》。

《漢語大字典.穴部》。


#「C09268」另兼正字。

注音 ㄙㄜˋ #ㄙㄜˋ
漢語拼音 sè #sè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塞」之異體。塞,段注本《說文解字.土部》:「,隔也。從土,聲。」《正字通.穴部》:「,古文塞。以土窒穴也。」《漢語大字典.穴部》:「,同塞。《龍龕手鑑.穴部》:『,俗,音塞。』《正字通.穴部》:『,古文塞。……』」按《龍龕手鑑》字作「」,土右旁加點,蓋俗字也。且只云「音塞」,未足為異體之證,今據《正字通》之說,定「」為「塞」之異體。理由有:一、古文可為異體。二、「以土窒穴」,字作「」,會意可得。


#「C09268」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九代.頁397.左
去聲.二十廢.頁397.左
入聲.二十五德.頁551.左
隸辨
卷四.去聲.十九代.頁552.左
卷五.入聲.二十五德.頁76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宀部.頁8
宀部.頁8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九代.先代切.頁535
入聲.二十五德.悉則切.頁763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入聲.十三職德韻.頁189.右
入聲.十三職德韻.頁189.右
去聲.十一隊廢韻.頁133.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土部.頁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皆上去聲.頁314.右
卷二.經上入聲.頁178.右
檢字表.手部.頁214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十九代.頁23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0: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