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界限、邊際。如:「一望無垠」。《說文解字.土部》:「垠,地垠也。」《晉書.卷五一.列傳.皇甫謐》:「欲芒芒而無垠際,不欲區區而分別也。」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
2. 指地勢險峻的水岸。《說文解字.土部》:「垠,……一曰:岸也。」《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迫區中之隘陝兮,舒節出乎北垠。」唐.顏師古.注:「垠,崖也」晉.木華〈海賦〉:「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欣韻》。
「」為「垠」之異體。「垠」之篆文作「」,《說文解字.土部》:「地垠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垠或從斤。」今楷定通作「垠」(《玉篇.土部》)。「圻」字見《集韻.平聲.欣韻》曰:「垠圻:《說文》:『地垠也。一曰:岸也。』或從斤、從猌。」蓋為《說文》或體之直接楷化。據此,「圻」為「垠」之異體,可從。
#「圻」另兼正字。
《集韻.平聲.魂韻》。
《正字通.土部》。
《康熙字典.土部》。
《四聲篇海.土部》。
(二)
「」為「垠」之異體。「垠」之篆文作「」,《說文解字.土部》:「地垠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垠或從斤。」今楷定通作「垠」(《玉篇.土部》)。「」字見《四聲篇海.土部》曰:「垠:二,五根、五申二切,垠厓也。《說文》曰:『地垠也。一曰:岸也。』同圻。」蓋為偏旁書寫位置之變異耳。據此,「」為「垠」之異體,可從。
(一)
=>「墾」之異體。
《漢隸字源.平聲.諄韻.垠字》引〈是邦雄桀碑〉。
「」為「垠」之異體。「垠」之篆文作「」,《說文解字.土部》:「地垠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垠或從斤。」今楷定通作「垠」(《玉篇.土部》)。「」字見《正字通.土部》曰:「:垠本字。」蓋為《說文》小篆之直接楷化。據此,「」為「垠」之異體,可從。
《字彙補.土部》。
《中文大辭典.土部》。
《玉篇.土部.垠字》。
《集韻.平聲.諄韻》。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康熙字典.備考.山部》。
《中文大辭典.山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