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沖壞岸。《字彙.土部》:「坍,水衝岸壞也。」《明史.卷八三.河渠志一》:「蓋沙灣地土皆沙,易坍決,故作壩、作閘皆非善計。」《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水直串到本工的土泊岸裡,刷成了浪窩子,把個不曾奉憲查收的新工,排山也似價坍了下來!」
2. 倒塌毀壞。如:「牆坍了!」、「房子坍了!」宋.趙汝燧〈信步〉詩:「路坍連草沒,果重壓枝低。」清.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一六.治平類》:「歲久法弛,縣官漫不經意,孤老院坍廢殆盡。」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土部》。
「」為「坍」之異體。坍,《康熙字典.土部》:「坍,《廣韻》他酣切,《集韻》他甘切。水打岸也,一曰崩坍。或作、。」《漢語大字典.土部》:「坍,也作。」按:《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冄:染平毛冄冄也。象形。上《說文》下隸變。、枏、耼等字並從冄。經典相承作冉,音染。」故「」或從「冉」作「」,《重訂直音篇.土部》:「,同上。」是「」即「」字,而「」為「坍」之異體,則「」亦為「坍」之異體。
《彙音寶鑑.干上平聲》。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龍龕手鑑.土部》。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寒韻》。
「」為「坍」之異體。
《玉篇.土部》:「,它藍切。水衝岸壞也。」《俗書刊誤.平聲.寒韻》:「,水衝岸也。俗作坍,非。即壞字。」《字彙.土部》:「,古坍字。」《正字通.土部》:「,坍字之訛。」《康熙字典.土部》:「坍,或作。」《漢語大字典.土部》:「坍,也作。」按:上引諸書,或以「坍」為「」之俗作(《俗書刊誤》),或以「」為「坍」之古字(《字彙》),或以「」為「坍」之訛字(《正字通》),然「」為「坍」之異體,文獻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玉篇.土部.字》。
《中文大辭典.土部》。
《集韻.平聲.談韻》。
《康熙字典.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字彙.水部》。
《字彙.水部》:「,與坍同。水衝岸壞也。」又《土部》:「,古坍字。楊升菴曰:『水衝岸曰。俗作坍,非。』」是「」同「」。按:「」訓「水衝岸」,故字或從水作「」,如「筆」作「笔」,「洞」作「峒」之類。「」既為「坍」之異體,則「」亦當為「坍」之異體。
《四聲篇海.水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