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740A00740A00740
字號A00740正字 - 00 - 03 
說文釋形

大徐本:,地之吐生物者也。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它魯切)
段注本:,地之吐生萬物者也。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它魯切)

注音(一)ㄊㄨˇ (二)ㄕˋ
漢語拼音(一)tǔ (二)shì
釋義

()ㄊㄨˇ

1. 覆蓋在地殼最外圍的一層沉積物,由泥沙與腐植質混合而成《說文解字.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書經.禹貢》:「厥貢惟土五色。」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居深山之間,積土為室,編蓬為戶。」

2. 田地、土地。《易經.離卦》:「《彖》曰:百穀草木麗乎土。」漢.揚雄〈羽獵賦〉:「不奪百姓膏腴穀土桑柘之地。」

3. 塵土。漢.王〈九懷.陶壅〉:「浮雲鬱兮晝昏,霾土忽兮塺塺。」《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華忠)拿了把綢撣子來給老爺撣衣裳上的土。」

4. 疆域、地區。如:「國土」、「領土」、「疆土」。《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傳.隱公一○年》:「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

5. 指社神,地神。《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諸侯祭土。」漢.何休.:「土謂社也。諸侯所祭,莫重於社。」《禮記.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陰氣也。」

6. 家鄉、故鄉。如:「故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唐.劉威〈旅懷〉詩:「老將何面還吾土,夢有驚魂在楚鄉。」

7. 本地者、本國者、地方性、區域性。如:「土產」、「土貨」、「土話」。《左傳.成公九年》:「樂操土風,不忘舊也。」《水滸傳》第一三回:「兩個都頭領了臺旨,各自回歸,點了本管土兵,分投自去巡察。」

8. 平原、平地。《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鄭玄.注:「土,平地也。」

9. 堤防。《禮記.郊特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唐孔穎達.正義:「土即坊也。」《商君書.兵守》:「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

10.  指土著。《南齊書.卷五六.倖臣列傳.紀僧真》:「初,惠開在益州,土反,被圍危急。」《南史.卷五二.梁宗室列傳下.安成康王秀》:「又武寧太守為弟所殺,乃偽雲土反。」

11.  沿用古老傳統者。如:「土方法」、「土法煉鋼」。《文明小史第二回:「或者招集股份,置辦外洋機器開採,或者本地紳富有願包辦的,用土法開採亦好。」

12.  鄉土味濃厚沒見過世面或不時髦、不合潮流者。如:「土裡土氣」、「他的穿著很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撫臺見他土形土狀的,又有某王爺的信,叫好好的照應他。」

13.  五行之一。《書經.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三.五行相生》:「中央者土,君官也。」

14.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唐.韓愈〈送孟東野序〉:「樂也者,鬱於中洩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

15.  煙土,粗製之鴉片。《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近年來大土的價錢又貴,三百六十兩,不過買上十二三隻。」清.張際亮〈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土來金去芙蓉膏,絲輕帛賤羽毛布。」

16.  度,測量土地。《周禮.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唐.賈公彥.疏:「土,猶度也。」《公羊傳.成公二年》:「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

1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8.  姓。如清有土國寶。

()ˋ

」之異體。

A00740-001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姥韻.土字》引〈衡方碑〉。


注音 ㄊㄨ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黃沛榮
內容

」為「土」之異體。土,段注本《說文解字.土部》作「土」,云:「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形見於《隸辨.上聲.姥韻》引〈衡方碑〉,云:「土本無點,諸碑士或作故加點以別之。」《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虞韻》引〈衡方碑〉,此形亦普遍見於敦煌寫卷,應收為「土」字之異體。

A00740
A00740-005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上聲》。

《字彙補.土部》。


A00740-002
部首筆畫  - 00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虞韻.土字》引〈北齊劉碑造像銘〉。


#「」另兼正字。

注音 ㄊㄨˇ #ㄕˋ
漢語拼音 tǔ #shì
研訂者 黃沛榮
內容

「士」為「土」之異體。土,段注本《說文解字.土部》作「土」,云:「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士」形見於《金石文字變異.上聲.虞韻》引〈北齊劉碑造像銘〉,云:「唐石經《春秋左傳》『吾獲狄士。』顧云:『士誤士。』按:古土字多作士(原作土,誤)。〈呂刑〉『有邦有土』,《史記》作『有士』。《呂覽.任地篇》『后稷曰:子能使吾士而甽浴士乎?』高誘曰:『士當作土。』《世本》『相士作乘馬』,汲邵古文同。《左傳》作『相土』。〈古今人表〉亦作『相士』。漢碑刻文亦多以『土』為『士』,是石經所依者,與古同也。」故應收為「土」字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0740
A00740-006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三畫.土字》引〈唐朝議郎上柱國豪州定遠縣令高仁墓誌〉。


A00740
A00740-003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虞韻.土字》引〈唐開業寺碑〉。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十姥.頁267.左
漢隸字源.上聲.十姥.頁268.右
隸辨
卷三.上聲.十姥.頁373.右
卷六.偏旁.頁945.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上聲.頁10.右
五經文字
土部.頁47
新加九經字樣
土部.頁2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十姥.統五切.頁338
上聲.十姥.動玉切.頁338
上聲.三十五馬.片賈切.頁412
上聲.三十五馬.丑下切.頁410
上聲.三十五馬.許下切.頁410~41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土部.頁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上聲.頁22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