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託付,囑咐對方為己做事。《廣韻.入聲.燭韻》:「囑,託也。」《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卓茂》:「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囑之而受乎?」
2. 以言語或文字告知他人應做或應注意之事。如:「叮囑」、「囑咐」。唐.王維〈伊州歌〉:「征人去日慇懃囑,歸雁來時數寄書。」《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吳太夫人出,以遺囑之語告瑜。瑜拜伏於地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目連記〉等。
《碑別字新編.二十四畫.囑字》引〈魏比丘僧智造象〉。
《字彙.口部》。
「嘱」為「囑」之異體。囑字不見載於《說文》,《廣韻.入聲.燭韻》云:「囑,託也。」《集韻.入聲.燭韻》云:「囑,託辭也。」今考《字彙.口部》云:「嘱,同囑。」《正字通.口部》則云:「嘱,俗字,舊註同囑,誤。」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亦作「嘱」;《角川漢和辞典.口部》云:「囑,嘱之舊字體。」於是可知「囑」字俗或省作「嘱」。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嘱」字為「囑」字之異體。
《敦煌俗字譜.口部.囑字》引〈中104.1039.上7〉。
《碑別字新編.二十四畫.囑字》引〈隋邢州南和縣灃水橋後碑〉。
《廣碑別字.二十四畫.囑字》引〈明錦衣金人小溪吉天倫暨配孺人劉氏婁氏合葬墓誌〉。
《四聲篇海.口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