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
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
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
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
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A00714
字號A00714正字 - 17 - 20 
說文釋形大徐本:,教命急也。从吅,嚴〔〕聲。,古文。(語枚〔杴〕切)
段注本:,敎命急也。从吅,聲。,古文嚴。(語杴切)
注音ㄧㄢˊ
漢語拼音yán
釋義

1.  急切、緊迫。如:「事態嚴重」。說文解字.吅》:「嚴,教命急也。」孟子.公孫:「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事嚴,虞不敢請。」漢書.卷八二.王商史傅喜傳.史丹:「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2.  緊密。唐.韓愈〈進學解〉:「春秋謹嚴,左氏浮誇。」《孽海花》第二八回:「督署禁衛森嚴,無隙可乘,好決定向丁公館下手。」

3.  嚴厲、絕不寬容。如:「嚴格」隋書.卷三八.列傳.皇:「孝寬以其業,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捨之。」白仁甫《東牆記第一折:「對人前一言難盡,老夫人治家嚴訓。怨俺那火性如雷老母親謹慎閨門晝夜追巡。」

4.  殘酷、苛刻。如:「嚴刑拷打」。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太史公:「持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5.  猛烈、厲害。北周.王襃〈和張侍中看獵〉詩:「嚴冬桑柘慘,寒霜馬騎肥。」唐.李賀〈夜坐吟〉詩:「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

6.  威武、肅穆。詩經.小雅.六月:「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唐.陳羽〈古意〉詩:「姑嚴肅有規矩,小姑嬌憨意難取。」

7.  端莊、威儀。北史.卷二八.列傳.陸俟》:「臣蒞以威嚴,節之憲網,欲漸加訓導,使知分限。」唐.元《鶯鶯傳》:「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張。」

8.  尊崇、尊敬。玉篇.吅部》:「嚴,敬也。」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資治通鑑.卷.周威烈王二三年》:「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

9.  對父親之敬稱。如:「家嚴」、「令嚴」。明.袁宏道〈拙效傳〉:「家嚴大喜,急引至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兄弟襁褓時,先嚴、慈便相繼棄養,虧得祖父撫養成人,以有今日。」

10.  警戒、戒備時所行之非常措施。如:「戒嚴」。唐.李商隱〈隋宮詩〉:「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書函。」宋史.卷二五三.列傳.折德:「城成,諜言寇至,軍中皆戒嚴,克行止之曰:『彼自擾耳。』已而果實。」

11.  畏懼。四聲篇海.口部:「嚴,畏也。」孟子.公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史記.卷一二○.鄭列傳.:「衛人仕者皆嚴憚汲黯。」

12.  姓。如東漢時有嚴光

A00714
A00714-067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714
A00714-058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


A00714
A00714-052
部首筆畫  - 1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列女傳〉。


A00714
A00714-065
部首筆畫  - 1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714-001
部首筆畫  - 1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其楷體作「嚴」,以草書寫之則作,見《中國書法大字典.口部》引〈顏真卿〉,依形楷化則作「」,見《角川漢和辭典.部》。其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61
部首筆畫  - 16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列女傳〉。


A00714
A00714-007
部首筆畫  - 17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通俗小說〉等。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楷定作「嚴」,稍訛則作「」,見《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通俗小說〉、〈古今雜劇〉等。《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帖不可從。均非。」,所謂均非,正可見其時異體有作「」者。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6
部首筆畫  - 1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張納碑陰〉。


A00714
A00714-023
部首筆畫  - 1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嚴韻.字》引〈楊統碑〉。


A00714
A00714-017
部首筆畫  - 1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楊君碑陰〉。


A00714
A00714-053
部首筆畫  - 16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古今雜劇〉。


A00714
A00714-020
部首筆畫  - 16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處士嚴發殘碑〉。


A00714
A00714-018
部首筆畫  - 16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陳球碑陰〉。


A00714
A00714-022
部首筆畫  - 17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嚴韻.字》引〈孔宙碑〉。


A00714
A00714-008
部首筆畫  - 17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隸變或作,見《隸辨.平聲.嚴韻》引〈楊統碑〉。楷化則作「」見《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帖不可從。:均非。」所謂均非,正可見其時異體有作「」者。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37
部首筆畫  - 17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唐右戎翊衛徐買墓誌〉。


A00714
A00714-062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取經詩話〉。


A00714
A00714-068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二十畫.嚴字》引〈遼北大王墓誌〉。


A00714
A00714-046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口部.嚴字》引〈中49.417.下-1〉。


A00714
A00714-034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吳郡王蕭正表墓誌銘〉。


A00714
A00714-038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唐袁弘毅墓誌〉。


A00714
A00714-002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依形楷定則作「」,見《康熙字典.口部》:「:《說文》嚴本字。」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64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A00714
A00714-044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隋蕭瑾墓誌〉。


A00714
A00714-045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隋吳嚴墓誌〉。


A00714
A00714-012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嚴韻.字》引〈唐扶頌〉。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金文作,見《金文編.卷二》引〈虢弔鐘〉,綜合金文與小篆,隸書或作,見《隸辨.平聲.嚴韻》引〈唐扶頌〉。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47-1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口部.嚴字》引〈祕4.032.左6〉。


A00714
A00714-039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漢樊敏碑〉。


A00714
A00714-014-1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嚴韻.嚴字》引〈靈臺碑陰〉。


A00714
A00714-019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雒陽令王稚子闕二〉。


A00714
A00714-028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嚴字》引〈唐玄秘塔碑〉。


A00714
A00714-011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大唐大達法師塔銘〉。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其異體或作「」,見《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引〈大唐大達法師塔銘〉。《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右上稍異作「」,云:「:帖不可從。:均非。」所謂「帖不可從」,正可見其時異體有作「」者。據此,「」或「」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66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714
A00714-059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部.嚴字》。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金文作,見《金文編.卷二》引〈虢弔鐘〉。綜合二者隸定,則作,見《隸辨.平聲.嚴韻》引〈孔龢碑〉。楷定見《玉篇零卷.部》:「:魚凡反。《毛詩》『有嚴有翼』,傳曰:『嚴:威也。』又曰『下民有嚴』,傳曰:『嚴:敬也。』……《說文》:『教令急也。』」又見《敦煌俗字譜.口部.嚴字》引〈中16.104.下-5〉。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56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0714
A00714-012-3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狄鐘〉,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四聲篇海.口部》:「:古文嚴字。」其說可信。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3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口部》。


A00714
A00714-015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嚴韻.嚴字》引〈成陽令唐扶頌〉。


A00714
A00714-026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嚴字》引〈隋智永千文〉。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金文作,見《金文編.卷二》引〈虢弔鐘〉,綜合二者,碑文或作,見《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引〈隋智永千文〉。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03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狄鐘〉,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康熙字典.口部》:「:《集韻》儼古作。」按:今本學海書局據上海圖書館收藏述古堂影宋鈔本《集韻.上聲.儼韻》作「」,稍有不同。蓋其時《康熙字典》所見《集韻》作「」;或《康熙字典》本亦作「」,傳鈔訛變為「」。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04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狄鐘〉,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2-1
部首筆畫  - 20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金文編.卷二》引〈多友鼎〉作,即《說文》小篆之所從出。楷定或作「」,《正字通.口部》:「總要:『碞從品,……或作嵒,……小篆作;俗作礹、壧、岩,籀作「」,轉音妍,威也。……小篆訛作嚴,以別碞。』據此說,『』同。碞,即嚴之本字,嚴音妍,即巖之轉音。以巖溷嚴,廢嚴從『』,並非。」其說頗為繚繞,然「」為「嚴」古體之楷化,本甚明白。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05
部首筆畫  - 20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多友鼎〉,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字彙補.口部》:「:《集韻》古嚴字。」按:今本學海書局據上海圖書館收藏述古堂影宋鈔本《集韻.平聲.嚴韻》作「」,稍有不同。蓋其時吳任臣所見《集韻》作「」;或《字彙補》本亦作「」,傳鈔訛變為「」。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27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嚴字》引〈唐碧落碑〉。


A00714
A00714-006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口部》。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井人鐘〉,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康熙字典.口部》:「:《玉篇》、《廣韻》、《集韻》並古文嚴字。」按:今本《玉篇.部》、《廣韻.平聲.嚴韻》均未見古文「嚴」如此作,而今本學海書局據上海圖書館收藏述古堂影宋鈔本《集韻.平聲.嚴韻》則作「」,稍有不同。蓋其時《康熙字典》所見《集韻》作「」;或《康熙字典》本亦作「」,傳抄訛變為「」。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2-2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嚴韻》。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多友鼎〉,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集韻.平聲.嚴韻》:「嚴:魚杴切。《說文》:『教命急也。』古作。」其說可從。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2-4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儼韻》。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按:金文「嚴」字作「」,見《金文編.卷二》引〈鐘〉,依形隸定則作「」,稍訛則作「」,見《集韻.上聲.儼韻》。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49
部首筆畫  - 22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口部》。


A00714
A00714-057
部首筆畫  - 22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口部》。


A00714
A00714-069
部首筆畫  - 25 - 28 
內容

」,形見《中華字海.口部》:「,同『嚴』。字見《篇海》。」、《重校經史海篇直音.卷二.口部》:「,音儼。」待考。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嚴」之異體,見《重校經史海篇直音.卷二.口部》:「,音儼。」考「嚴」字下已收「」(見《康熙字典.口部》),蓋據《說文》所收古文之形,上从三口。其下之「敢」,復又添益三口,下變為「取」,遂成「」字。據此推之,則收「」為「嚴」之異體可也。

A00714
A00714-030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張猛龍碑〉。


A00714
A00714-03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齊元賢墓誌銘〉。


A00714
A00714-036-1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隋張暉造象〉。


A00714
A00714-03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王僧墓誌〉。


A00714
A00714-042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魏元周安墓誌〉。


A00714
A00714-040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魏張猛龍碑〉。


A00714
A00714-043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隋宮人司言楊氏墓誌〉。


A00714
A00714-025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嚴字》引〈北齊宋買造像碑〉。


A00714
A00714-009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魏穆妻元洛神墓誌〉。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魏碑異體或作「」,見《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引〈魏穆妻元洛神墓誌〉。蓋為「嚴」字筆法之小異。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10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齊宋買造象記〉。


注音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án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嚴」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教命急也。從聲。:古文嚴。」魏碑異體或作「」,見《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引〈齊宋買造象記〉。蓋為「嚴」之筆法之小異。據此,「」為「嚴」之異體字無疑。

A00714
A00714-041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嚴字》引〈魏元彧墓誌〉。


A00714
A00714-032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寍陵公主墓誌〉。


A00714
A00714-031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安定王造象記〉。


A00714
A00714-024-1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鹽韻.嚴字》引〈北魏永平四年造像記〉。


A00714
A00714-051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太平樂府〉。


A00714
A00714-055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金瓶梅〉等。


A00714
A00714-054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東記〉等。


A00714
A00714-029-1
部首筆畫  - 15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嚴字》引〈魏嵩高靈廟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六嚴.頁226.右
隸辨
卷二.平聲.二十八嚴.頁32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厂部.頁4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五十七驗.魚窆切.頁628
平聲.二十六嚴.魚杴切.頁294
平聲.二十八銜.魚銜切.頁297
上聲.五十二儼.魚檢切.頁45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二十二鹽.頁548.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2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五.兼下平聲.頁412.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36:15